正文

第九章 美元“绑架”世界(1)

危机透视 作者:王俊峰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道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拿破仑

本章导读

这次由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引起并传至其他部门的危机毫无疑问是一次经典的金融危机。为什么说这也是一次货币危机呢?因为所有问题的根源在于全球货币制度存在着致命缺陷,而不是由一些外在的因素决定的。从美元的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地位,从美联储主席的影响力,从美国次贷危机等许多现象中都不难看出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美国烙印。

金融垄断资本是如何通过“政治秀”来蛊惑民众,又是如何通过虚拟经济“泡沫”政策来掠夺财富的?金融资本的一切阴谋和肮脏的手段都将在这里大白于天下,其贪婪的本性也将暴露无遗。

“美国梦”的召唤

“美国梦”:政治家的“迷魂药”

英国作家弥尔顿曾经说:“在我的想象中,那儿是一个高尚而又强大的国家。她宛如一个巨人,在苏醒之后,砸碎紧箍在身上的枷锁,巍然屹立;在我的想象中,她如同一只鹰隼,双眸在灿烂的阳光下炯炯发亮,饱含着青春的活力。”他指的地方正是“美国梦”的“摇篮”——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梦”,是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美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这通常代表着一种成功或是企业家精神 。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乃至海外移民普遍信仰的信念,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勤奋与坚韧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向上层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而这种纵向流动过程总是以拥有美国宪法保护的“公民私有财产”的代表——房产为目标。因此,“居者有其屋”成了美国政府招揽全球人才移民到美国以及鼓励居民消费的有力政治宣言,屡试不爽!政治家要想收罗人心不是只靠“宣言”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制定一些相应的法案和政策来支撑自己的“体系”,以让其显得更具有信服力。

拔苗助长

从历史上看,美国最早一批住房政策出台于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目的都是要设法增加住房贷款的供给。根据1932年《联邦家庭贷款银行法》,在全国设立了12家“联邦家庭贷款银行”。这12家所谓的“联邦家庭贷款银行”实行会员制,凡有住房贷款业务的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都可以入股成为其会员。

12家联邦家庭贷款银行通过财政部发行专门债券来低价筹集资金,再把这些资金以低息贷款的方式转贷给成员银行,供其发放住房贷款。由于成员银行得到的是低息的资金,所以他们再转贷出去的住房贷款利息也相应较低。

1998年,美国政府在《居住质量和工作义务法》中明确指出:“国家应推进如下目标:为所有公民提供体面的、负担得起的住房。”在美国,如果一个住户每年的住房开支超出年收入的30%,即被认为是住房负担过重。

美国政府为了鼓励购房,为购房者提供贷款担保、贴息、减免所得税、减免不动产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在美国,除私人抵押贷款保险以外,政府也为住房贷款的一级市场提供政府保险,包括退伍军人管理局、联邦住房管理局、农场主住房管理局等政府部门承担的特殊贷款担保。1934年的《联邦住宅法》又创立了联邦住房管理局(今隶属于住宅和城市发展部),其首要职能就是由国家出面,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抵押贷款提供按揭保险。这项叫做“203(b)按揭保险”的政策至今仍然适用,即凡购买中低价位、自住用房的人,都可申请这项保险,并逐年降低对购房首付的要求,直至零首付。虽然经过联邦住房管理局保险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会比普通住房抵押贷款稍许昂贵些,但有利于解除私人贷款机构的后顾之忧,稳定初级市场,大大促进了低收入家庭获得住房抵押贷款的能力及其住房需求。2003年,美国开始实施“美国首付计划”,对购房首付款给予直接补贴。这些政策大大增强了中低收入居民尤其是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人的购房能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