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坤第二(2)

周易与人生智慧 作者:陈树文


[六四]“扎紧袋子,虽然没有美誉,但也没有灾殃”,说明应当收敛,小心谨慎才不会有祸害。

[六五]“黄色的衣裳,会有吉祥”,因为六五内中具备温文谦下的美德。

[上六]“龙在原野上搏斗”,说明坤阴之道发展到上六,已经穷途末路。

[用六]“用‘六’数,有利于永远守持正道”,说明《坤》的诸阴爻发展到极端后都变为阳爻,最后以尽归于阳而终结。

【文言传】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白话】

《文言传》说:大地的德性极为柔顺,但是它的运动却是刚健的,大地宁静柔顺的品德才得以传布四方。地道后于天道而动,并且有固定的规律,所以随从主人后,才能保持福庆久长。地包含并化生万物,于是焕发无限光芒。大地之道多么柔顺啊!它禀承天的意志,顺时运行。

积德行善的人家,必然有很多吉庆之事;累积恶行的人家,必然滋生很多灾殃。臣子犯上杀害国君,儿子犯上杀害父亲,这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发生的事,而是有一个渐变的累积过程,只是由于君父没有早日洞察和防范罢了。《易》说“脚踩到地面的薄霜,便知道坚冰的寒冬就要来临”,说的是阴恶事物的发展有其自然的规律。

“直”,是指为人品行纯正;“方”,是指行事合乎礼义。君子以诚敬的态度使自己的内心正直,对外实行礼义而使自己的行为方正。只要做到对内诚敬、对外实行礼义,君子就能广布美德,得到众人的信任和支持。“大地正直、端方、广大,人若具备了大地的这种德行,即使不学习也未必不获利”,这说明具备了美德,就不会对自己的行为疑惑不定了。

处于阴柔地位的人,纵然有美德,也要含蓄隐藏,默默地辅佐君王的事业,不敢把功劳据为己有。这就是地顺天之道,妻从夫之道,臣忠君之道。地顺天的法则就是有成就而不居功,它只是代替天完成功业,奉事至终。

天地阴阳的相互沟通,使草木繁茂衍生;天地阴阳闭塞阴沉,贤人隐退避世。《易》说“扎紧袋子,虽然没有美誉,但也没有灾殃”,这大概就是处世谨慎的道理吧。

君子内蕴黄色中和的美好品德,通达事理,居于自己所应居的位置。将这种内存于心的美德表现在行动上,在事业中得到发挥,这才是最美的品德啊。

阴气发展到极盛并与阳气势均力敌时,必然相互争斗。因为阴气发展到极盛似乎没有阳气了,所以上六爻辞称龙。阴气虽然到了极盛的地步,但它仍属于阴,并不曾离开同类,所以用“血”来称呼它。所谓天地玄黄,说明天地征战中颜色混杂在一起:天是青色的,地是黄色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