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金融长尾战略 作者:杜丽虹


,而传统金融机构的不断膨胀和全能银行的诞生,都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提出了新挑战。

实际上,次贷危机离我们并不遥远,那些在欧美市场已经进入短尾区间的成熟业务在中国却还是一项创新业务,处于风险的“长尾状态” 中国的金融集团要想不重蹈雷曼、AIG的覆辙,就必须在集团成立之初构建一个健康的业务结构。

本书从次贷危机入手,通过对大型金融机构内部风险蔓延路径的解读,分离出现代金融集团业务构建的三原则,即风险隔离、资本独立、有限协同。这些原则和许多传统的金融观念并不一致,但它们却是真实的经验教训。它不仅反映了欧美最复杂金融机构的需求,也同样指导着中国金融机构未来的发展方向 能使复杂的业务以简单的方式运营,使每个业务的经营模式和风险承担都变得更加清晰明了。

以此为基础,我们对现代金融业务的风险进行了重新分类,根据业务的“轻”、“重”资本特性和“长尾”、“短尾”风险特性,匹配不同的业务结构和信用支持路径,只有这样,中国的金融集团才不会是一座建在沙滩上的摩天大楼。

但金融危机带来的也并不全是坏消息,一场“金融海啸”推倒了像雷曼、富通这样的金融巨头,重创了AIG、UBS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与此同时,一些业务结构更清晰的专业化金融机构开始备受青睐。例如,一些第三方投资咨询机构,因其客观性而受到了迷茫投资人的追捧;还有一些专业化的交易服务商,也成为更加安全的经纪商选择;一些独立的私人股权投资机构虽然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但它们仍在此次危机中折价收购了不少金融资产。

实际上,次贷危机打碎了大型集团不败的神话,消费者和机构客户都不再因为是花旗、AIG或瑞士银行的产品而盲目追随了。这虽然是一个“血的教训”,但却也有它的积极意义,它将给那些有着更加专业化的技能、更加清晰的业务模式的中小型机构一次崛起的机会 规模所带来的信用溢价在缩小、金融业务的垄断性被打破,金融创新将由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一个更加强调专业化能力和驾驭创新风险能力的时代。

在中国,中小金融机构和地区性金融机构也同样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金融创新并不只与大集团有关,金融创新的本质是将整条金融价值链的分工进一步细化,而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就在于精准的定位,大胆地摒弃传统的大而全的业务模式,从金融价值链的一个环节入手,聚拢行业资源、成就“金融新贵”。实践表明,传统金融机构成功转型后,价值可以提升两倍。

但是并非所有创新都能成功:渣打银行作为亚太市场信用卡和住宅抵押贷款业务的先驱,仍难以突破零售业务的天花板;而德国商业银行则用自身的经验教训证明“资产管理、证券交易和地产金融都不是中小银行的优势所在,中小银行的优势只集中体现于以下两点,一是更具地区特色的理财服务,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或行业专业化融资”。

除了专业化银行,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等也将成为金融创新时代的新贵,只是它们的崛起需要更多的借鉴与智慧。

例如,“什么都能做”的信托公司其实只有两条路可以走 产品专业化或客户专业化。而信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来自于“一窄一宽”:窄,是指窄的高端客户定位;宽,是指最广泛的投资范围。窄的高端投资人定位,为公司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产源,而宽的投资范围则保证了高端投资人的高风险收益,两者相辅相成。

而私人股权基金在经历了KKR时代、风险投资时代后,到黑石时代已经转变为行业整合的鲇鱼。私人股权基金是一种催化剂,加速了行业的整合,而在整合过程中,它又发挥了黏合剂的作用,通过对“鱼群”的吸附把中鱼粘成大鱼,再卖给更大的鱼来赚取超额收益。

至于保险公司,特别是财险公司,不仅在中国陷入全面亏损,在世界各国都面临价格战的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