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3)

金融长尾战略 作者:杜丽虹


。这里不得不佩服AIG的智慧,在20世纪60年代,它还只是美国一家中型财险公司时,便果断地放弃了个人财险这块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场,而转向企业险市场,以工伤险为突破口逐步渗透其他责任险市场。尽管这些险种的市场规模不如车险大,但是其长尾风险的特征决定了在这些市场上定价比规模更加重要,它们为财险公司提供了一条规模以外的成长道路。

总之,金融创新的长尾风险对于金融集团是一项挑战,但对于专业化金融机构则是一种机遇,它将成就一批后全能银行时代的金融新贵们。

最后,在本书的第四篇,我们将视野从纯粹的金融机构扩大到“实业+金融”的产融集团。对于这类集团,金融业务的选择更加复杂,不仅要考虑金融业务间的关联性,还要考虑产业与金融的相互支撑。

产融模式的核心是产业支持下金融业务的成本节约。在产业向金融自然延伸的第一个层次上,增值收益主要来自于产业支持下金融业务的经营成本节约,如卡特彼勒的“设备制造+设备金融”模式节约了违约成本,UPS的“物流+供应链金融”模式节约了信用风险控制成本,沃尔玛的“零售+消费信贷”模式节约了营销与管理成本。而在产融战略的第二个层次上,经营协同被提升到资本层面,增值收益主要来自于产业组合稳定现金流支持下的资金成本节约,如GE集团对GE金融的担保。

但无论在哪个层次上,产业基础都决定了金融业务的宽度和广度,当金融业务的风险超越了产业基础时,金融业务的高杠杆不仅不会贡献收益,还会放大风险。金融创新,无论对于金融机构还是产业集团,都是一把双刃剑。

综上所述,从欧美市场百年金融发展史看,金融价值链经历了从裂变到聚合的反复过程,证券化的出现推动了各类专业化金融机构的诞生,然后随着这些创新的成熟,它们又不断聚合为综合性的机构,同时,新的专业化机构也在诞生。中国的金融体系也正经历这一过程,如何驾驭金融创新的长尾风险?这是金融集团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金融新贵们的机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