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全能银行,钻巴塞尔协议空子(2)

金融长尾战略 作者:杜丽虹


新业务的风险,那么,多元化金融机构“共用资本”的理念则放大了这一低估效应。

在20世纪90年代掀起的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浪潮背后,除了“交叉销售”、“一站式服务”等经营协同的好处外,更加吸引金融机构的还有“共用资本”的理念。一般认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机构,由于各业务间的风险对冲作用,可以减少总资本的拨备。具体到富通,集团规定银行和保险业务各自只需为本部门风险头寸的85%作出资本拨备,其余15%的资本需求可以共用集团总部资本,这样在集团层面就节约了总资本拨备,而且只要两个部门不同时发生问题,理论上讲资本是够用的。

共用资本的理念在欧洲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中很是流行,这些金融机构的杠杆率普遍在20~30倍之间,而美国银行业的杠杆率平均仅为10倍,财险公司5倍,寿险公司12倍,只有证券公司的杠杆率堪与欧洲金融机构相比。

表面看,共用资本的理念似乎很有道理,当危机发生时银行业务的存款、保险业务的保费资金似乎都可以为风险业务提供良好的流动性;但实际上,这些业务之间存在着较强的风险“串联”,一旦公司的资本市场业务发生较大额的亏损,投资人和公众就开始担心其商业银行业务、保险业务的资本安全,结果对这些业务的资本需求非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此时集团如果胆敢动用共用资本去弥补风险业务的资金缺口,就将导致其他部门资本充足率的下降,尽管这些部门的资本充足率可能仍在法定要求以上,但还是会遭遇评级机构的无情降级,然后是客户资金的流失,甚至可能引发挤兑。

富通在2008年9月份被评级机构降级后就曾引发挤兑事件,几天内存款减少了3%,这意味着每天几十亿欧元的净流出,公司流动性迅速恶化,只能向政府求救。2008年10月14日,标普威胁将富通降至垃圾级,富通被迫将公司保险业务和荷兰的银行业务(包括ABN ARMO)卖给了荷兰政府,将比利时的保险业务和75%的银行业务卖给了百富勤(另25%卖给了比利时政府),这些业务占公司总业务的80%,出售后公司将仅保留国际保险业务和卖不出去的结构化信贷组合和其他金融资产,富通已经实质性破产了。

由以上分析可见,即使不发生并购,富通仍然面临资本危机,这种危机源于新巴塞尔协议下对证券资产风险的低估,并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共用资本的理念下被放大了,而并购则加速了危机的发生:为了吸收194.5亿欧元的并购溢价,公司必须要剥离出售一些资产,危机中的折价出售一次性地暴露了这些资产的真实价值 以最后分拆中留在集团内部一个100亿欧元“涉毒”资产包为例,公司需要为这部分资产注入30%的资本金,而类似资产公司有400亿欧元,都放在1?500亿欧元的待出售投资账户内,如果说这30%的资本拨备是真实的,那么对这1?500亿欧元的真实拨备应至少在300~500亿欧元之间,而分拆前公司的总资本还不到这一水平 并购加速暴露了资本不足的问题,公司的多次股权融资需求则反映了真实的资本需求。

1.3.2 案例 巴克莱,下一站,富通

1.3.2.1 从传统银行向全能银行转型

仅仅是在五年以前,巴克莱还是一个以英国市场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但随着全球性的混业浪潮和管理层野心的膨胀,公司开始进行多元化扩张,旗下巴克莱资本也开始从投资银行业务渗透进入资本市场业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