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 金融创新中风险控制的三原则(2)

金融长尾战略 作者:杜丽虹


在多元化分散风险的理念下,集团总部的共用资本成为一个放大杠杆的支点,共用资本的比例越大,每个业务部门独立拨备的资本额就越少,节约的资本就越多,集团整体的杠杆率就越大,从而出现了欧洲大型银行的杠杆率超过专业化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情况。

但是共用资本的理念忽视了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平常相关度较低的业务,在危机中却会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如住房的次级抵押贷款和教育贷款,这本来是两个相关度较低的业务,但次级抵押贷款违约率的上升导致抵押贷款的证券化产品CDO市场崩溃,然后蔓延到介于优先级抵押贷款和次级抵押贷款之间的Atr-A抵押贷款市场上。接着是商业地产的抵押贷款,一系列抵押贷款市场的崩溃导致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大幅上升,显示信用成本的信用互换产品CDS的点差翻了几倍,为信用风险提供担保的AIG等金融机构面临巨大损失。至此,风险已蔓延到整个金融体系,债券市场的流动性几乎完全丧失,拍卖利率市场崩溃,而依靠拍卖利率来确定浮动利率水平的教育贷款证券化产品ARS市场冻结,UBS等金融机构被索赔。平常相关度较低的两种金融产品在一场危机中被联系在了一起。

风险串联不仅发生在产品层面,更发生在业务部门层面。富通和苏格兰皇家银行发生问题的是资本市场业务,集团动用共用资本金去弥补这部分亏损,导致集团整体的资本充足率降低,尽管它仍在法定底线以上,但客户和投资人的感觉是:亏损发生在资本市场业务上,但减少的却是商业银行部门的备用资本金。于是投资人开始抛售他们的股票,客户开始担心他们的存款,并最终引发了挤兑。除了商业银行遭遇挤兑外,UBS财富管理部门客户资金的大量流失、雷曼证券业务的冻结,也都是一种变相的挤兑,而AIG在被政府接管后被迫出售了自己运营良好的寿险业务,富通更是被分拆出售了80%的业务,从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到商业银行、财富管理,再到保险公司,次贷风险几乎冲击了所有金融机构,其中很多业务都一度被视为低关联度的业务。

金融业务在危机中有很强的风险串联性,这种串联性可能在历史的数据中尚未体现,或被作为“噪音”过滤掉了,但这种串联一旦发生,将对整个金融系统造成破坏性打击。因此,共用资本的理念存在着致命的缺陷,金融集团作为一个整体运营时,每个业务应该独立为自己的风险做足拨备,而不能依赖于集团总部或其他业务的危机救援,这虽然会多耗用很多资本 就UBS的例子看,各部门资本需求的简单加总会使总资本需求增加一倍 但却是必需的。

总之,金融集团的众多优势中不应包括资本节约这一项,而一个金融集团的杠杆率也不应该比专业化公司更高。

1.5.3 内部协作要求有限协同

既然集团运作不能节约风险资本,那么,金融集团存在的唯一意义就是经营上的协同了。无论是花旗的“交叉销售”、“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还是UBS的“One Firm”,都在强调金融集团业务间的协作收益。现实中,这些收益也确实存在,但是收益总是与风险共存的,金融集团的内部协作也是一样。

首先是产品的内部定价问题,吸收和承担风险的“重资本”部门设计开发出来的产品,经由以中间业务为主的“轻资本”部门卖给客户,产品的转移过程中需要一次内部定价,它决定着两个部门的收益分享。内部支持总是倾向于更低的定价,但与一般产品不同,金融产品的成本由两部分组成,资金成本和风险溢价,既然资金成本不能轻易压缩,那么降低的只能是风险溢价,于是,在产品的内部协作过程中,风险被打折了,而在打折风险的基础上,客户部门变得更有动力来推销这一风险失真的产品,结果它越努力推销,风险的敞口就越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