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我”VS.“我们”(11)

从众效应:如何影响大众行为 作者:(英)马克·伊尔斯


东方人看明白的事物,我们会不会无法看清?会不会是无知,或是任意妄为?会不会是我们大脑的运作方式不同,或者我们就是不同种的人类?

非也,我的理解是,东方人基本分析是正确的。人类行为的群体部分的确属实——不管多么令人恐惧。我们同东方人之间的区别,盎格鲁撒克逊人和其他种人的区别,不在于生物学方面,而在于文化方面。正如尼斯贝特的韩裔美籍母亲研究所表明的,我们西方人自打我们生命的极早时期开始,就被教导通过个人主义视角去观察人类行为。我们长大成人,学会像我们周围人那样,看待世界的文化教会我们用“我”的视角,而非“我们”。“我”的思潮整日在我们周围流动,每一天,从而形成我们的世界(或者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看法)。

“我”之意识

所以让我们真正搞清楚,我们的西方文化,最起码从宗教改革开始,就根植于个人主义。印刷媒体允许并多人自己阅读并解释《圣经》,而不再受制于优秀牧师对智慧和宗教的解说和经文的释读。而在旧世界更为保守地区,神父等级制度压制了那些自作思考的人,至于那些越轨者便逃到了新世界。这就是为何在新教徒国家,如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尤其是美国,比起旧天主教或正统文化17,前者的国家文化里个人主义越来越得到普及并中心化的原因。

正如罗伯特·法尔18教授在关于社会心理学起源的描述中提到,个人主义已经变得对西方文化如此重要,以至于它已经变得透明——实际上,我们不再注意到它;我们把它看作是有关世界的一个既定事实。

这本质上是迪尔凯姆对意识形态的原始定义的一个核心层面:某种我们视为既定事实的东西。结果我们对自己假装,这终究不是意识形态。作为替代,我们把它看成是事实,一个关于世界的简单、平凡的事实。相反,我们认为非个人主义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的意识形态。这也许就是近些年来我们西方人被《……的结局》之类的书籍和论文浪潮淹没的原因,这些书籍和文献对集体主义意识形态和体系的垮台幸灾乐祸。请弯腰鞠个躬,法兰西斯·福山……

社会心理学如何被个体化

个人主义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它确实渗透并形成我们的世界观。对于那些应该了解得更为清楚的学术门类,如社会科学,这一点尤其属实。法尔做出了非常清晰的观点,社会科学已经被“美国化”:也就是说,社会科学已经变成了看待我们人类的个人主义方式。特别地,法尔将奥尔波特兄弟——弗劳德·亨利·奥尔波特和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确定为首要作恶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