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奥巴马:只买美国货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从2008年到2009年,世界经济市场始终在危机之中震荡。在这个关键时刻,美国的表现却为这句俗语添加了一条充满讽刺意味的注解。

在奥巴马7870亿美元的经济振兴方案中,暗藏着一条“购买美国货”的条款。该条款规定:所有获得资金支持的基础设施项目,其使用的钢铁产品必须为美国生产,除非联邦政府认定购买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过高,会损害公众利益。除钢铁产品外,美国安全管理局所使用的制服和纺织品也被纳入“美国制造”的范围。这一方案公布后,就美国救市措施中包含的贸易保护政策,不只是中国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在欧盟方面同样也引起了巨大的反应。根据报道,欧盟贸易委员会的发言人彼得?鲍尔说:“如果一项禁止在美国领土上销售或购买欧洲产品的法案获得通过,我们绝不会袖手旁观,视而不见。” 因此美国不得不对该方案进行了“修改”。修订后的方案增加了“不得违反国际贸易协议”条款,购买范围因此扩大到WTO《政府采购协议》中的缔约各方。包括欧盟在内的缔约方因此收声,而中国则成了该条款“受伤最深的人”。

美国位列我国钢材出口地区的第三位,2008年我国出口到美国的钢材高达502万吨。这项规定对于中国来说无异是巨大的打击,中国钢材出口将因此在世界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再次承受巨大压力。从长远来看,美国只买国货的政策对于中国贸易的损害并不是一次性的打击。自由贸易是多边承诺,由于美国为本国利益率先抛弃规则,那么对其他国家来说,这就是一个可供学习的“坏榜样”——美国都这样了,我们还坚持什么呢?从这点来看,美国此举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贸易保护战,而这对于中国依赖外需的经济增长模式来说,无异于是将经济增长的源泉狠狠切断。

对美国来说,贸易保护也并不是十全十美。即便美国在这场战斗中尝到了甜头,其代价却是全球贸易的巨大衰退,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斯姆特  霍利关税法》颁布后国际贸易市场的混乱便可了解。当然,如果美国经济实力坚强到了可以完全独立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的话,这对美国倒是不会造成丝毫的损失。

在“中国制造”不断输入美国市场后,中国已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眼睁睁看着绿花花的钞票漂洋过海,美国当然心有不甘。所以,金融危机让全球措手不及之时,谁也无法判定“只买美国货”到底是无奈之举,还是借题发挥。2009年瑞士达沃斯论坛上,温家宝总理谈到贸易保护主义时说道,贸易保护是“损人不利己”的行为。从此后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来看,这句明显是讲给美国听的话,显然被刻意忽视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