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太平洋“海战”(1)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全球抗击金融危机之际,共同面对经济衰退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金融危机后各次会议的主题。然而,为何在发布“联合声明”之后,却屡屡发生违背各国领袖承诺的贸易保护主义事实?这其中必然存在着更耐人寻味的政治博弈。历数当今世界贸易大国,美国“带头大哥”的“状元”地位一时难以颠覆,中国强势崛起,如今已稳坐“榜眼”位置。从经济角度讲,贸易博弈乃“大国博弈”中最基本的领域。世界上任何两个贸易大国之间如果爆发全面的贸易战,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的。我们知道,任何没有彻底丧失理智的赌徒都不会把自己全部的筹码一次性押到牌局中,而是要试探性的参与“游戏”。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游戏”都有其固定的规则,但也有其“潜规则”。高手过招,点到为止,下面我们以中美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为案例,探讨一下中美贸易的博弈奥秘。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其在诉状中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从2004年至今已造成5000名美国工人失业;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2009年底将会有3000多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

2009年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ITC)认定对中国轮胎的大量进口扰乱了美国国内市场,随后宣布将在已有进口关税(3.4%~4.0%)的基础上对中国输往美国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加征3年特别关税,建议税率为55%,45%和35%。

2009年9月11日,美国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产品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征收最高25%~35%的惩罚性关税。根据美国的发言,在未来3年中,美国都将对“made in china”的轮胎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

2009年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对美国在向中国市场倾销的鸡肉和汽车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2009年9月14日,中国商务部要求就此事与美方进行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下的磋商。

2009年9月15日,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就这次轮胎问题发表讲话,称美国政府只考虑本国5000名工人的利益而忽视中国就业问题的做法实在有失公平。发言人同时指出,中国所采取的措施并非贸易报复行为,而是依据反倾销、反补贴条例的相关规定所做出的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