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太平洋“海战”(3)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面对美国的挑衅,中国立即作出了反击。从中国的立场来讲,美国在制裁力度上的微小调整和其他“小动作”,并不能改变这一政策的破坏性后果及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质。为此,中方采取相关强硬举措也是势在必然。中国的针锋相对,一方面是向美国政府表态,中国绝不会吃哑巴亏,即使是美国,中国同样不会示弱;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其他国家发出的警告,表明中国的立场,并且告诉所有贸易伙伴,中国面对贸易歧视不再只是“呐喊”,而是行动。中国的反击同样不是无原则的,而是有限度的“吓阻”。首先,发起“双反”调查的产品贸易额与“轮胎特保案”相当,都是20亿美元左右;其次,从市场的角度讲,中国是美国肉鸡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以这个行业进行反击能够产生较大的影响,给美国政府造成较大压力,从而达到“吓阻”的目的。

从国家层面上,对待贸易歧视,中国政府在斗争中可以说是有理有节,在不破坏大局的情况下积极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与利益。在行业层面,中国轮胎企业同样不屈不挠,利用法律的手段向贸易歧视发起了攻击。在美国宣布对中国产轮胎进行制裁之后,中国河北兴贸轮胎有限公司即向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提请诉讼,状告美国商务部在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情况下对中国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随后,该案取得重大进展。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做出判决,初步判决中国企业胜诉。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要求美国商务部在90天内对该案重新做出裁决并提交法院审查,法院同时指出商务部应“或者放弃对中国产品征收反补贴税,或者修改针对非市场经济国家‘双反’调查的政策和程序”。

中美两国作为太平洋两岸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贸易额达数千亿美元,此次特保案涉及贸易额只有22亿美元,从性质上来说,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次小小的贸易摩擦。中美之间每次战略对话中无不涉及贸易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像这种规模的太平洋“海战”还会经常发生。一方面,中美两国贸易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中国顺差,美国逆差,“中国制造”已成为美国制造产业的眼中钉、肉中刺。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之后,美国制造业难以一时恢复元气,在这个时期,不管是政界还是商界,都愿意将罪责与压力转移给中国,从而为自己赢得政治筹码或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从外交的角度讲,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始终维持在不冷不热的范围内,不管是意识形态的差异还是政治的需要,美国都不可能把中国当成真正的战略盟友,只能是一边合作一边制衡,而贸易争端只是保持距离的一种手段。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现代经济社会,由于WTO和双边磋商机制的逐渐健全,世界上任何两个或多个贸易大国之间爆发真正意义上“贸易战”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而要想避免贸易争端又是不可能的。大国博弈,永远都是智慧与艺术的统一,同时又是实力的对决。美国作为世界上的头号经济和贸易强国,至今仍具备对任何一国或地区进行制裁的实力,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虽然羽翼未丰,尚未具备发起主动攻击的实力,但已不是任人宰割之辈,行动代表着声音,世界多极化过程中的博弈必然会是不同声音的“合奏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