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G8的橄榄枝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G8峰会本身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应对经济冲击的背景下成立的。如今,仿佛轮回,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八国领导人于2009年7月8日在意大利聚首,像三十多年前一样坐在一起讨论经济的重振计划。

在这次峰会中,涉及到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法国依然不放弃动摇美国基础性货币地位的决心,希望将会议讨论的重点放在世界主导货币上。萨科奇积极呼吁结束美元作为国际参考货币,认为多极化的政治应该有多元化的货币相匹配。面对某些国家冷淡的反应,萨科奇宣称G8并不具备足够的代表性——这显然是希望能够借助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的力量来帮助法国完成打击美元霸主地位的目的。

德国尽管态度不像法国那样尖锐,但同样强调将欧元作为储备货币将起到一种对美元的补充作用。但和法国意见一致的是,默克尔也认为G8不足以解决全球问题。

日本作为美国的追随者,谁都不指望他们会有什么能让人惊讶的言论,当然他们从一而终的态度也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更何况麻生回国后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政治局面,恐怕也没有心思提出什么有新意的见解。日本官员表示支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全球货币体系,并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美元将依然保持全球主导货币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的G8峰会除了原有的八位成员进行讨论外,还邀请了包括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和埃及6个国家的领袖参与会面。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过,“如果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在一些主要国家如中国、印度和巴西缺席的情况下,解决这些国际挑战,这肯定是错误的。”看来,至少工业国集团已经意识到,在经济危机爆发后,仅靠几个巨头国家是无法支撑起世界经济的。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全球金融市场的失衡、经济复苏计划的制定、金融体系的改革、气候变化等问题,G8不得不承认无法独自应对。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将世界经济舞台上所有重要角色都囊括的对话平台,来协调矛盾、解决问题。

在谈及八国集团与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时,需要提及“海利根达姆进程”。“海利根达姆进程”是由德国提出,并最终获得八国集团通过的,旨在加强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的固定对话机制。“海利根达姆进程”的主要参与者包括G8各国领导人以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2007年6月,“海利根达姆进程”启动。在该对话机制下,G8领导人与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和南非5国领导人进行了首次会面。2008年,G8领导人又和包括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5国,以及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坦桑尼亚等国进行了对话。本次G8峰会后,八国集团再次向发展中国家伸出了橄榄枝。2009年7月9日,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首次发表共同宣言,决定在平等基础上将伙伴关系延续两年,并将其更名为“海利根达姆-拉奎拉进程”。

2009年8月26日,法国总统萨科奇说,“我希望法国2011年主办八国集团(G8)峰会之时,这一会议能因为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参与而改称十四国集团(G14)峰会。”也许不久之后,G8峰会真的会变成G14峰会了。诸多发达工业国家对于新兴国家的重视以及对G8局限性的坦诚,都证明了世界格局正在发生着微妙改变,14、20甚至30国的平台代表着更为开放的全局观,这也是世界正在以不可遏止之势向多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迹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