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哥本哈根僵局(2)

救市博弈:解读金融海啸三部曲 作者:王俊峰


就中国而言,中国发改委在2009年5月20日发布的《落实巴厘路线图——中国政府关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立场》中表述,中国对于哥本哈根的原则是: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授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减缓、适应、技术转让和资金支持应当同举并重。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经济学模拟联合实验室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报告2009——通向哥本哈根》称:“中国尚不具备条件承诺绝对量的减限排目标,也不可轻言排放量峰值的准确时间。”从客观上来看,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工业生产上的规模尚不及发达国家,但依然有可能为世界带来碳污染。然而,如果发达国家在不作出承诺的情况下,反而对发展中国家提出苛刻的要求,那么发展中国家便在提高经济实力的黄金时期错失良机。对于一个失去了发展机遇的国家来说,又何谈对世界气候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哥本哈根会议之前,世界各国已就气候问题进行了几次规模不同的谈判。经济危机后的G8、G20会议中,有关气候变化的议题也一直是各国讨论的热点。不过,虽然各国媒体和民众对哥本哈根会议寄予厚望,但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借哥本哈根会议取得全球气候问题的实质性成果(如减排目标)的可能性较小。发达国家不愿意承诺减排,而发展中国家又不同意为排放量设置上限。各个国家多少都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心态,希望在对方确定并已经履行其义务后再来作出自己的承诺。因此哥本哈根会议的任务重点或许应该放在为以后的谈判设定方向和建立框架上。

气候谈判历来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京都议定书》尚且谈了8年,其“续篇”想必也不是一件可以轻松完成的事情。从目前来看,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的一系列预备峰会还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有来自联合国的消息称,在哥本哈根会议尚未开始前,相关官员甚至已经开始着手准备“后哥本哈根”会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