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品 发菩提心(3)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佩玛·丘卓


在这一段中,寂天菩萨用了六个菩提心的比喻,第一个是炼金术,见于第十颂。菩提心可以运用任何事物——凡常的意行、身行、语行——去除我们只顾自己的心态。第十一到十四颂的比喻分别是无价之宝、如意树、勇士、劫末之火,第六个比喻有点像“等等”,指出另一部佛经中有许多其他比喻。

在第十一颂中,众生的导师指佛、菩萨,有如具有丰富寻宝经验的船长,看到无价之宝时,他们是识货的,水手信任他们,并将他们和财富联想在一起,知道跟着他们会致富,脱离六道轮回。寂天菩萨说,我们可以有同样的信心,信任佛对珍贵菩提心的鉴识能力,如同水手信任船长的知识。

在第十二颂中,将菩提心比做如意树,有结不完的果;对比之下,芭蕉树只结一次果便枯死了。同样地,帮助他人当然是好事,但只会结限量的果。如果我们的帮助是希求他人从痴惑中完全超脱,便会不断结出果实,直到成佛。任何一个怀着菩提心的简单行为,都将开启广大的可能性。

第十三颂中的比喻是勇士,有如一位益友保护我们麻烦不上身。危险是指恶业的种子成熟。当我们利用这些困局来打开自己的心灵,不再关闭自己,便如同有保护者长相左右。

第十四颂中的类比是大火烧去不善的习性。通常我们将不善的习性暴露出来或者拿它来和自己作对,好找个理由留下它们。无论何者,我们都促使这些习性一再增强。

菩萨在“火中”修行,此指他们深入世间的痛苦,也指他们停驻在自己痛苦的情绪中,既不随意表现出来,也不压抑。他们愿意精准地探索情绪的无可执著的本质,及其流动的能量——那体验使我们对他人的痛苦和勇气感同身受。

第六个比喻是指某一部佛经提到未来佛——弥勒菩萨(Maitreya)——给弟子善财(Sudhana)举了两百三十个菩提心的例子。

菩提心,这觉醒的心,

可简要归纳为两种:

一是愿菩提心,

二是行菩提心。

心中想去某处和已经动身上路,

便是这两类菩提心的分野。

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了解,

它们有先后之别。

在此,寂天菩萨提出了世俗菩提心的两个面向:愿和行。愿菩提心有如想出去旅行,行菩提心则是实际出发上路。我们首先发愿证悟佛道,并利益他人,然后全力以赴,促其实现。

需要一些例子吗?就拿你深陷贪爱和执取来说吧!你蓄集、囤积,害怕被拿走或被迫割舍心爱之物,那么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你要怎样对治这不合理的执著?

一个方法是开发慷慨的美德。在愿菩提心的层次,你环顾房间,看看自己心爱之物,然后观想布施出去:大红毛衣、特别的藏书、收在抽屉里的巧克力。你不必真的给出去,只是观想,接着扩展这供养,将百万件毛衣、百万本书、百万颗巧克力,送给特定的人,或送给宇宙中任何人。

这样,愿菩提心便成就了两件事:既得以遂愿减少自己的痛苦,又能遂愿裨益他人。如果我们希愿他人不但接收到我们的献礼,而且感受到无杂染的内心喜悦,我们的愿就更加广大了。

我们还没做好准备之前,愿菩提心是一项很有力的方法。举例来说,只是决心给出你最执著的东西,就已在训练我们如何放下害怕的心了;行菩提心——在此是实际给予的能力——不久就会出现了。

如果我们视“给予”等同于“自贪爱中解脱”,我们就更热切给予了,即便造成一些痛苦,也不成问题。

对仍在生死轮回中的众生而言,

愿菩提心可以生出丰富的善果,

却无法产生相续不断的福德,

福德只能由行菩提心生起。

一旦发起永不退转的愿,

为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而受持菩提心,

从那一刻开始,

纵使在睡眠或失去正知的时刻,

福德的巨大力量,

仍不断滋生,

如无边的虚空一样广阔。

愿菩提心带来广大的利益,在生死轮回中尚未解脱的众生,它可以生出丰富的善果,我们不难看出何以如此。在发心的层次,我们就随分随力开始利益自他,同时胜解逐渐增长;当我们能够将愿菩提心化为行菩提心时,我们已认识到极为深刻的道理:无私的行动可将我们从恐惧和忧伤中解放。

在第十八和十九颂中,寂天菩萨说我们救度众生的发心,可以不再退堕,带来如无边的虚空一样广阔的利益。当我们终于相信为他人着想才是智慧时,就会如此;我们真实知道这是无可摧毁的幸福来源。于是我们生命的核心转移了。一旦转移,纵使在睡眠或失去正知的时刻,我们也会感到利益不断地流出。

这是无我的快乐,也是知道根本没有牢狱的喜悦;有的不过是我们非常强烈的习气,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加强它们了。这些习气的本质如幻如化,既无实体亦不独存,全是我们创造出来的。就是基于这种了解,我们希愿救度无量无边的众生。

这就是如来

在《妙臂请问经》里,

对小乘行者,

以推理方式所作的开示。

在此,寂天菩萨告诉我们,佛陀向小乘行者开示菩提心的利益。他们只想从自身的痛苦中解放出来,在这部佛陀应弟子妙臂(Sabahu)之请而说的经中,佛陀鼓励他们更上层楼,唤醒菩提心。

他的推理是这样的:有情众生无量无边,如恒河沙数。因为众生比心所能知解的还要多,所以救度一切众生的发愿也不可思议。一旦这样发心,我们凡常、痴惑的心便可超越它的一般能力,无量无边地伸展。当我们将自己成佛的希求,扩展至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受到的利益同样无量无边。

总之,我们愈能开发不可思议、超越言说的广大心量,我们就愈加喜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