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卢沟桥事变爆发(3)

裕仁天皇传 作者:程永明


7月9日上午8时50分至10时,近卫首相召开紧急内阁会议。会上,杉山陆相发言:“从第29路军的兵力及其抗日态度看来,正在考虑由国内派出三个师团左右的兵力。”但是一般意见则认为“从国内派兵时机不到”,会议最终决定了“暂不扩大事态和就地解决”的方针。但以杉山陆相为首的“扩大派”并不甘心,仍暗中积极制定出兵华北的方案,并四处活动力促政府批准出兵。10日,杉山陆相再次向内阁官房长官风见章提出了出兵华北案,并提议召开内阁会议。

11日上午11时30分,近卫在首相官邸首先召开了由外相、陆相、海相、藏相参加的五相会议。会上强硬派占据上风,最终通过了向华北增兵的方案。决定向华北派遣5个师团,首先从朝鲜、“满洲”抽调3个师团和18个飞行中队迅速派往华北。会议还根据风见章的提议,将卢沟桥事变改称为“华北事变”,把“向华北出兵”改为“向华北派兵”。这标志着日本的下一步侵略计划将在卢沟桥事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从9日到11日,仅3天时间,近卫内阁竟先后作出了完全相反的两个决定。这充分表明了近卫内阁所谓“不扩大方针”的虚伪性和统治阶级在对华侵略问题上的一致性。驻日美国大使格鲁曾在7月13日的日记中写道:“在现阶段,在内阁、军部、外务省、新闻和工商业者之间,对无论如何也必须制止日本在华北地位的继续衰落,似乎已经有了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JC格鲁:《在日本的十年》(上),每日新闻社,1948年,第279页。

7月11日下午4时至5时15分,首相近卫文麿、陆军参谋总长载仁亲王、陆相杉山元、海军军令部总长伏见宫,先后赶到叶山行宫觐见天皇,奏请出兵一事。

据一些研究裕仁天皇的西方学者分析,尽管卢沟桥事变不是裕仁天皇亲自策划的,但以其特殊的地位,他在事变之前肯定知道军部将有所举动。联系到事变爆发之前,他突然以异乎寻常的友好态度会见了国民党政府驻东京大使,更使人怀疑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姿态。

如果说九一八事变后裕仁天皇对朝鲜驻军擅自越境出兵还多少表示过不满的话,那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向华北派兵则完全得到了裕仁天皇的赞同和支持。当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向他奏请出兵华北时,一直密切关注局势发展的裕仁天皇所关心的并不是反对扩大侵华战争,而是担心大批军队被牵制在中国,苏联会乘机在背后采取行动。他直截了当地向总长问道:“如果苏联从背后进攻怎么办?”总长回答:“陆军认为苏联不会进攻。”显然天皇对这一回答并不满意,追问道:“这是陆军的武断,万一苏联介入,将如何是好?”再一次提醒载仁亲王一定要注意这一问题。同样的问题,裕仁天皇也曾问过杉山陆相。狂妄至极的杉山向天皇吹嘘说:“一次派出大批军队,短期内就能把中国的抗日压下去,事变大约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解决。”[日]井上清:《天皇的战争责任》,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3页。

在吃了定心丸后,裕仁天皇批准了近卫内阁关于向华北派遣大军的方案。随即近卫召开内阁会议,决定由日本国内向华北增兵3个师团,另由关东军调派2个师团,由驻朝鲜军调派1个师团。随着大批增援部队运至京津,7月28日,日军按照预定计划,兵分3路向北平、天津发起总攻。驻守平津的中国第二十九军仓促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失利,北平、天津先后被日军占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