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金融危机”——中国崛起路上最大的机会(1)

谁在为中国添堵:大国崛起之痛 作者:隋鹏达


仅仅在昨天,在国内和国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所谓的精英人士在鼓吹美国的经济体制,认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经济体制”,并积极地致力于将其复制给全球的各个国家。而今天,他们的云中圣殿却轰然倒塌,那种倾倒的阵势令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些断壁残垣,那些自以为是的精英们的信心遭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原本虔诚的信仰也被彻底地否定。未来将何去何从,他们不知道,他们只是茫然地将目光转向遥远的东方。此时正在崛起中的中国成为他们唯一看得见的“上帝”。

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格林斯潘

2008年夏季,全球都被金融危机的阴云所笼罩。从纽约到伦敦,从巴黎到东京,面露狰狞的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华尔街乱了,美国慌了,伦敦急了,欧洲疯了。一时间指责、愤怒、辱骂,甚至是恐惧充斥着全球。可是一切虚妄的口诛笔伐并未能使混乱不堪的局面得到丝毫的好转。

当人们逐渐习惯了破产、失业、变卖以及兼并的新闻报道时,那些所谓的华尔街金融骄子也成了人们恨不得得而诛之、煮而食之的过街老鼠。实际上在这次百年未遇的全球灾难面前,对任何人的指责都无济于事,没有谁能在这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中充当起上帝的角色。然而,正当狂妄的资本主义国家愁眉苦脸,江河日下时,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却成了他们蚕食的目标。于是,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在走下政坛之际,还不忘炮制一出“中国责任论”的闹剧。他指责“中国的储蓄过高导致美国的实际利率下降,因此才出现经济泡沫,并将风险扩散到全世界”。这显然是一种妄断和侮辱。全世界的人都清楚,上述观点是经过了颜色处理的政治化观点。而真正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失败的经济政策导致了全球的金融灾难,而美国严重的浪费和过度消费使得此次金融危机来得更加迅捷而又突然。

谈及美国的经济政策就不能不提一个人,他就是曾经被称为“拯救世界的人”——艾伦?格林斯潘。

艾伦?格林斯潘当了18年的美联储主席,他的政治生涯跨越了六任美国总统,直到79岁时才由于法律规定的任期已满而不得不放弃职位。2000年,克林顿总统问他是否愿意激流勇退,74岁的格林斯潘回答说:“哦,不。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就像是吃花生,你停不下来,永远不会感到厌倦。”随着此次次贷危机的爆发,各种质疑更是层出不穷。人们开始追问格氏主政期间的种种失策,赠予他一连串新的“头衔”:机会主义者、谄媚者、两面派……

尤其重要的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的日子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种种举措,依然带有格林斯潘的色彩。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重新审视格林斯潘,此及其时也。

格林斯潘的权力,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美联储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由美国国会于1913年成立的)。由于美国经济的全球权重,美联储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其他机构。美联储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杠杆,就是调节官方利率水平。当美联储判定经济增长过快时,就提高利率,从而提高货币借贷成本,放慢流通速度,减缓经济增速;反之,美联储则通过降息加速货币自由流通,加快经济活动的速度。人们自然可以理解低利率的重要性,它常常是繁荣的别名。而关于美联储的一个著名概括,来自于格林斯潘的前任马丁,他说美联储的工作就是“在宴会的适当时候拿走酒壶”。当“车速”飙升时,美联储必须要遏制狂热状态,避免通货膨胀,保持经济平稳有序的发展。

美联储的领袖必须对经济发展的各个变量有全局性的把握,格林斯潘的全局观无疑是超群的。5岁时他就学会了心算3位数的加减法,时常在店堂里帮母亲计算账目,对数字有一种天赋的敏感和亲近。许多人认为格林斯潘几乎是了解美国经济数据最详尽的人。克林顿一次笑着回忆说,1996年的一次白宫招待晚宴上,格林斯潘在存衣间交了1美元小费后,马上对周围的人说:“去年的价格是75美分。”前美国众议员弗兰克?阿尔卡德也曾用夸张的语言描述格林斯潘:“他是这样一种人,他知道一辆雪佛莱汽车上一共有几千个平头螺栓,他还知道如果拔去其中3个将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什么影响。”

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的18年时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期,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格林斯潘领导美联储应对了纽约股市大崩盘、亚洲金融危机、科技股泡沫破灭以及“9?11”恐怖袭击事件等一系列重大危机。他运用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国股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牛市,这也使他的个人成就达到了巅峰。

谁不喜欢牛市?谁又会讨厌泡沫?在泡沫最终破灭之前,危机时刻大幅而持续的降息无可厚非,但如果违背自己的判断一味迎合,无视泡沫堆积所潜伏的巨大风险,就难逃“谄媚者”之责。巴特拉讽刺说,只要白宫的主人立场一变,格林斯潘就会跟着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格林斯潘的政策左摇右摆,对美国及全球经济带来了危害。格林斯潘具有两副面孔,一副能够准确反映其真正天才的一面,而另一副则反映了他机会主义的一面。

2000年科技股泡沫破灭,7.8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灰飞烟灭。为了缓解经济衰退,美联储在两年半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5%降到1%,这其实是用一个新的泡沫来挽救已经破灭的泡沫所带来的影响。“泡沫先生”的大手笔,终于又诱发了次贷危机的大爆发。

巴特拉说,2005年《格林斯潘的骗局》这本书刚刚出版时,很少有人赞同他的观点,但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目前,美国有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美联储在过去10年所采取的宽松货币政策,使美国出现了家庭储蓄负增长和经常项目赤字创纪录这两大严重的经济问题,将使美国经济在未来的长期发展中付出痛苦的代价。从2000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大起大落,到后来的由于利率过低而催发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