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4)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从经济学的成本决定价格理论来看,产品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并根据供求关系上下波动。由此,人们很容易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的暴涨,归结为农产品供求失衡,即市场上农产品供给少于需求所致。

而事实情况也是如此,无论一些政府官员或是民间学者,大多将产品价格上涨,归因为气候异常、种植面积减少等导致的供应减少,将供不应求视作“幕后推手”。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以大蒜之乡山东金乡县为例,2010年5月金乡县农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金乡全县约有80万亩农田,其中2010年有56万亩种植大蒜,2009年为48万亩。由于2010年天气灾害频发,大蒜减产为正常现象,但减产不会超过10%。这一数据来自金乡县农业局信息科,作为日常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几乎每天都要去乡镇摸底大蒜生长状况。

2009年,金乡县大蒜总产量为51360万公斤,2010年约为56000万公斤,虽然种植面积增加8万亩带来的总量提升并不大,但无可置疑的是,价格暴涨带动的种植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抵消了天气因素带来的减产。

而且,众所周知,农产品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其价格。蔬菜一类的农产品,生产周期较短,受水灾、旱灾等天气因素影响,价格出现短期波动实属正常。但是,一旦天气状况变好,供应恢复正常也无需过长周期。而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以年度为生产周期。较长的周期也决定了其价格的更不确定性,但无论如何,在上市半年后价格突然暴涨,绝非正常现象。

在绿豆的主产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2009年由于天气干旱,造成了绿豆总产量的明显下降。按照常理推断,在10月份新一轮农产品大量上市后,会增加市场供给,行情也会相应平稳或有所下降。但让人们大为不解的是,良好预期并没有出现,2009年9月份时,绿豆的平均批发价格为6。6元/公斤,而到10月下旬时价格未降反升,达到了8。4元/公斤,每公斤上涨1。8元,短短一个月内涨幅达到27。27%。

对于这种“天气说”,很多人并不买账。盘溪农贸市场的一位经销商就直言不讳:“要说恶劣天气导致减产,怎么其他农作物不见动静,就大蒜、绿豆这几样产品一个劲地往上涨?”

由此可见,将农产品价格暴涨完全归咎于天气,这一推论根本站不住脚;或者,仅仅天气灾害这一因素,并不足以支撑大蒜、绿豆等农产品价格飙升。

种植农户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