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热钱在炒作,风生水起(5)

疯狂的人民币 作者:周德文


按照商品流通环节,农产品的流通需要经过两个关键环节,即农产品的种植者农户、中间批发商。要寻找推动农产品价格暴涨的“真凶”,毫无疑问,就要从这两个环节入手。

批发价从0。2~0。3元/公斤暴涨超过10元/公斤,原本让人闻起来有些刺鼻的大蒜,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稀有品。仅从第一印象,且不经过理性思考,很多人会羡慕蒜农的好运,但事实上,在这一轮涨价行情中,普通农户并没有得益,更像是一群局外人。“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有人炒蒜成千万富翁,却从没听说谁种蒜种成千万富翁的。”一位粮油贸易公司负责人表示。

即使在大蒜主产区山东、河南,2010年5月,收购商从蒜农手中收蒜的价格为3。6元/公斤,进入全国最大的大蒜交易市场--山东金乡大蒜交易市场后,价格变成4元/公斤,此后价格才一步步被“抬”到20元/公斤左右。

而关于蒜农的收入,由这一笔账可以得知:在大蒜价格疯涨的2009~2010年,每亩蒜地的蒜种费约为1100元,肥料费用为350元,耕种费80元,灌溉费为60元,塑料薄膜费为50元,再加上其他除虫、灭草的零散费用,每亩蒜地的成本高达1640元。按照每亩地产蒜1000公斤计算,每公斤大蒜的种植成本就为1。6元。即使蒜农卖出3。6元/公斤的天价,每亩地的收益也不过2000元,“一个农民种几亩地,算下来比打工强不了多少。何况还是在这样的年景里,3。6元的收购价几年前他们想都不敢想。”

在农产品领域,一直存在着“生产者与消费者‘两头瘦’、流通者‘肥’”的现象。在这次以大蒜为首的农产品价格暴涨中,蒜农等生产者依旧没能“吃胖”。不仅如此,处于产业链最低端的他们,还最有可能成为最大的受害者--在价格暴涨之后必然出现的下跌时(现在大蒜价格已经开始下跌),他们却仍然在扩大种植面积。

而处于“肥缺”状态的中间流通者是否都“肥”了起来?

中间商狠?

既然农民不是大蒜涨价的始作俑者,有人开始将怀疑的目光瞄准中间商。但事实上,无论是大蒜,还是绿豆,价格疯涨的同时,农产品市场上的交易却倍加冷清,并未呈现量价齐升的现象。

2010年5月27日,国家多部委联合下文,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农产品价格等炒作行为。这一记“重拳”,让重庆盘溪农贸批发市场的商户陈玉洲倍感无奈。

陈玉洲有十几年的大蒜批发经验,对此前的大蒜市场,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温不火。毕竟中国是产蒜大国,产量高,价格自然也低。2009年4月份时,每斤大蒜的批发价仅为0。2~0。3元,然后,从6月起,大蒜价格开始节节高升,不到半年时间就“窜”到6元。这种突如其来的暴涨,让中小批发商在惊呼看不懂之际,也只能因为手里存货不多,而眼睁睁看着别人赚得钵满盆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