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中国2008年下半年经济发展布局(3)

经济热点面对面 作者:唐晋


第三,处理好劳动力成本上升因素。十七大提出要增加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长期以来存在不合理问题的重要举措。这一精神的贯彻,以及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行,意味着劳动力成本会逐步提高。并且,随着我国经济连续多年高增长,未来人口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由此引起了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些都将使得劳动力成本上升成为未来物价总水平上升中必须考虑的长期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劳动力成本要上升,但是物价要下降,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处理好这个矛盾,是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转为通货膨胀的重要渠道。

第四,尽量规避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价格的影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际经济环境因素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粮食和食用油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影响日益明显,成为造成国内市场相关商品价格上涨不可忽视的因素,并且随着我国对国外石油等重要资源性商品依赖程度的上升,价格增长的程度和幅度也变得越来越大,甚至可能成为致使价格上涨的长期因素。

第五,解决好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需求拉动因素。流动性问题是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压力的主要原因。由于外贸顺差增加过快以及国际收支不平衡,我国近几年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迫使人民银行被动地大量发行基础货币外购外汇,基础货币发放产生的乘数效应使得社会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虽然人民银行采取向银行机构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项措施进行调控,仍然不能完全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因此,加快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金融体制改革,是缓解流动性过剩问题、抑制通货膨胀需求拉动因素的重要治本措施之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