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千年菩提路——中国佛教2000年(6)

千年菩提路:中国名寺高僧 作者:周兵


相传,禅宗的心法,是由西天的菩提达摩,渡过印度洋和南海,带到了中国。这位“东土禅宗初祖”,在中国的传教并不顺利,他在少林寺外的五乳峰面壁枯坐了九年。禅宗的大放异彩,一直要到六祖慧能,一位传说中目不识丁的广东人。

幼年的慧能,贫穷孤苦,靠卖柴为生。一天,慧能背着刚砍下的柴禾到集市上卖。当他路过县城里的金台寺时,被里面的诵经声吸引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听到这句《金刚经》的经文,慧能的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特别的领悟。

经过了一段充满传奇的经历,五祖弘忍把衣钵传给了他。慧能的后半生,大多住在曹溪宝林寺,就是现在的南华寺。直到今天,他的肉身,还被供奉在这里。他的法语,后经搜集整理,辑为《坛经》,成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

禅宗的流行,促成了独具特色的“丛林清规”。公元8世纪,“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依据印度戒律的精神,大胆改革,农、禅结合,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形成了一套适合中国农业社会的寺院管理体制。

隋唐形成的汉传佛教八个宗派,后来也被概括为“禅、教、律、净、密”。天台、三论、华严、唯识四个宗派,统称为“教”,也就是“佛语”。明代高僧云栖祩弘,要把“禅、净、教、戒”融为一体,他的思想,奠定了明清以来中国佛教的总体格局。

公元8世纪上半叶,唐玄宗开元年间,三位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人称“开元三大士”,相继来到长安,翻译与传播印度密教的根本经典,创立了汉地自成一体的密宗,被称为“唐密”。然而此派不久便在唐武宗灭佛后影响渐弱。

举世瞩目的法门寺地宫,就是按照唐密仪轨布置的坛场,即“曼荼罗”,供奉着佛指舍利。穿越千年的时空,今天看去,依旧能感受到唐密当年的兴盛。

在所有宗派里,密宗有些与众不同。其他的宗派被称为“显宗”,而这个宗派是师徒密传,有不许公开的秘密传授。该宗派在唐代由空海和尚传入日本,成为“东密”或“真言宗”,至今法脉绵延。西安的大兴善寺、青龙寺是“唐密”的重要传承之地。

公元7世纪后半叶,印度大乘佛教结合印度教的修行,发展出一种以即身成佛为目的的印度密宗。汉地的“唐密”,虽然在历史上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但是,印度佛教密宗传到藏地以后,很快就引起了藏民们的崇信,形成至今还很兴盛的“藏密”。

公元8世纪后,随着莲花生大师到西藏弘法,密宗在西藏得到了流传。

莲花生大师,藏族人尊称其为“咕噜仁波切”,意思是尊贵的上师。莲花生大师出生在印度西方的邬丈那国。有一天有位大臣看到湖中长出了很多莲花,莲花上还有一个奇特殊胜的孩子,就告诉了国王。国王一见这孩子就很喜欢,收为太子。因其生于莲花,所以取名“莲花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