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退出与中国的政治变革(1)

改革及其敌人 作者:郑永年


继一个星期之前新加坡反对党(工人党)史无前例地赢得一个集选区之后,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和国务资政吴作栋先生上周六毅然宣布退出内阁?目的是让年青一代领导人在更加艰难和复杂的局面下带领新加坡继续前进。新加坡前两代领导层打造了人们今天所看到的现代新加坡,不仅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让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第三世界跃升到第一世界,而且在政治、经济、社会、法治等方面确立了基本国家制度。

谁也不会否认,没有李光耀这一代领导人,就不会有现代新加坡。但是,任何政治都要与时俱进。时代变革了,领导的风格和方式也必须变化。正如李光耀先生所说,“我们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要说明新加坡已经进入新时代,政府不可能还像过去那样运作……总理可以、并且也会根据新的局?去修订和改进政策”。从领导层的代际变化意义上说,李光耀先生和吴作栋先生的决定无疑是最理性和明智的。

在困难的时候把重担完全交给新一代!如果把这个场景放置在中国政治中,结果可能刚好相反。越是有困难的时候,老一代越不可能把责任移交给年青一代。中国政治文化似乎没有给年轻人或者年青一代领导人多少政治空间。一般的情形是,老一代都会以各种理由来延续其政治影响力,尤其是在有困难的时候,老一代会纷纷出来维持现存政治局面。表面上看,老一代这样做是负责的行为,但实际上这样做是有极其负面的政治后果的。

政治?出制度非常重要

用比较学术一点的语言来说,对任何一个政治制度来说,无论是多党政治还是一党政治,建立“政治退出”(political exit)制度非常重要。民主政治有很多政治功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要解决政治退出问题。多党制下,政党轮流执政就是一种政治退出方式。在一党制下,一种有效的方式就是领导层之间的代际更替,如果处理得不好,一党政治的衰落不可避免。中东和阿拉伯世界,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这些地区的政权完全和社会现实脱离,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领导层代际更替缺失或者异常缓慢。当同一代政治人物统治国家数十年?时候,很多负面的结果就会接踵而至。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一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政治退出制度。实际上,无论从历史经验的角度还是现实政治需要的角度,确立和完善政治退出制度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在这方面,人们无须回到中国数千年前的历史。清朝后期以来的中国历史足以说明建立政治退出制度的重要性,或者说没有政治退出制度给中国政治带来的恶果。清朝晚期,光绪是皇帝,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在背后操纵政治。面对朝廷衰亡困局,皇帝想大刀阔斧地改革,却遭到慈禧太后等老一代的竭力反对。以太后?代表的老一代软禁了皇帝,杀了年轻的改革者。不过,这并没有阻止朝廷的衰败。到最后,太后迫于形势的压力,为了生存,真的想改革了,并且改革幅度和力度甚至比当初光绪皇帝设想的还要大。可惜,真要改革的时候,革命的力量已经兴起,革命的进程已经开始,改革为时已晚。很多人说,光绪皇帝年青一代的改革过于理想,不见得会成功,但是,还有什么比朝廷被推翻更糟糕的呢?设想一下,如果当时中国有政治退出制度,光绪皇帝能够主导改革,就不至于造成朝廷被推翻的局面。

邓小平是中国政治历史转折点

在经历了几乎长达一个世纪之?的动荡之后,中国才建立了新政权。但毛泽东并没有解决好政治退出这个问题。在新政权的早期,毛泽东是有这个政治意识的。毛泽东曾经设想过领导人渐进式的退休制度。他先设计了领导层的一线、二线,但是没有成功。不管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一直到他去世,他没有一天退出过政治舞台,并且在他在位期间,中国连最起码的领导人退休制度都没有建立起来。设想一下,如果在“大跃进”运动失败之后,毛泽东能够正式退休,放手让刘少奇、邓小平等来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那么很难想象会出现日后的“文化大革命”悲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