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节:三、底线类型(3)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我牛根生实在是不知道蒙牛的奶制品中含毒,我是被冤枉的!

就是因为,牛根生确实知道:蒙牛的奶制品中是含毒的!

明知有毒,还大肆销给无辜的消费者,这就是牛根生所追求的道德!一时间,舆论大哗。

事情到这里,却还没有完。9月23日,蒙牛乳业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复牌,开盘即暴跌近七成。证券界相信,毒奶事件对蒙牛影响深远,其下跌空间高达81%。

可能有人会幸灾乐祸:这回蒙牛跌惨了,牛根生损失大了。

但实际上,蒙牛管理层早在2008年7月,就明察到9月23日的这次暴跌。他们不仅明察到了,而且由牛根生拥有控股权的银牛及金牛公司,早已选择在公布中期业绩前约一个月,即8月1日透过摩根斯坦利配售旧股,每股净配售价格为22.02元,套现12.6亿元,银牛及金牛公司对蒙牛的持股量,总计降至16.42%。

多么高明的预见性啊!牛根生抛售蒙牛股票的时点,掌握得多么恰到好处!

将这前前后后的事情串联起来,人们眼前出现这样的合理推测:就在牛根生张开大嘴,放谈道德高调之时,实际上蒙牛公司的上上下下,早已步调一致,精心控制着三聚氰胺的浓度,众志成城地参与到毒奶粉事件中去了。

不过,牛根生很谨慎,在出口的奶制品中,没有掺毒。

而到了2008年7月,牛根生们看到由三鹿集团引发的三聚氰胺事件,越来越可能遮掩不住,他们凭着自己的小聪明,估计事件的爆发将不可避免地把蒙牛卷入其中,并导致股价大跌,因此在8月1日抢先出售自己持有的蒙牛股票,以便将危机造成的损失,转嫁给香港股民。

一边高唱"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道德之歌,一边却将掺毒的奶制品销往市场,以维持公司业绩,维持股价高企,然后再悄悄地暗度陈仓,大幅抛售股票,疯狂聚敛财富,牛根生的举动真可谓"高明"。

而最后当盖子揭开,蒙牛乳制品被查处含有三聚氰胺时,牛根生再以毫不知情的无辜者姿态,继续高喊"自己要全力承担责任"的道德口号。

真是一连串漂亮的策划,只是民众的智商并不只有70而已,他们这回彻底看清了:

牛根生的道德底线,就是没有道德!

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并不适宜从事食品行业,因为食品是用来吃的,弄不好就是"人命关天"的事。

案例:不搞贿赂,算不算一种道德底线

在中国的法律中,行贿受贿是明确的违法犯罪,同时也是三令五申要严格禁止的,这显然是一条有威慑力的底线。但另一方面,在如战场般的商场,不花钱就办不了事,也是商人们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即另一类底线。

商人们必须按行业内的潜规则花钱,甚至要琢磨如何多花钱、花好钱,但又要小心翼翼,不碰到另一条威严的法律底线。这使得中国大大小小的商人们,兴趣盎然地生活在处心积虑、如履薄冰之中,演出一场场钩心斗角的活闹剧。

没有人统计过,到底有多少比例的中国商人按潜规则花钱,因为这是最顶级的商业机密。但一件事颇有典型性:2003年10月,云南弥勒举行的一次企业家论坛上,主持人询问在座的数百位企业家:"谁敢说你们没行过贿?没有行过贿的请举手。"据当时在场的万科董事长王石记录:"在座的企业家们就开始你看我,我看你,过了一会儿,开始有人举手了,举手的姿势很缓慢,像做贼心虚似的。最后有五六位举手。我想在当时的氛围中,大家都默认:在多数新兴企业中,一定存在行贿,不行贿是不正常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