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0节:三、底线类型(23)

竞底:中国企业之殇 作者:孙力


随后,丰田公司启动危机公关程序,在各大媒体和主要网站上刊登道歉信,向中国人道歉,而新款霸道车的销售,理所当然地遭遇了滑铁卢。

与丰田公司相类似,日本立邦也发布过一条名叫"龙篇"的油漆广告,画面上有一个中国古典式的亭子,亭子的两根立柱各盘着一条金龙,左边的立柱色彩黯淡,但金龙紧紧地攀附在柱子上;而右边的立柱因为涂了立邦漆,闪闪发光,金龙攀附不住,无奈地跌落到地上。

这条广告由于龙的跌落,击穿了自喻为龙的传人的中国人的心理底线,也掀起轩然大波。这一事件除了广告制作公司出面道歉外,日本立邦置身事外,并无任何声明和解释,但却被作为策划失败的教训,写入大量商业文章和案例。

案例:华为的自杀事件与心理底线

华为在频频出现自杀事件前,是一家漂亮的高科技公司:员工薪酬好,企业效益增长快,与跨国公司在主流市场以主流产品竞争,毫不逊色,整个社会对它基本上是赞誉一片。

但众多的自杀事件,使人们本能地意识到:华为已濒临底线。这才引起社会对华为的运作模式、企业文化开始反思。

心理学的存在分析理论认为:人的空虚感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确实空虚,或没有表现情感的潜能,而是由于人们感到自己既不能对外部事物加以控制,也无法对别人施加影响,无力改变我们周围的世界,这种无力感诱使人产生强烈的失望感,于是便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要求和情感,久而久之,使人变得更加冷漠无情,陷入更深的空虚和孤独之中。

任正非虽然在华为内部是至高无上的竞底者,但他在大环境中,同样是被竞底者,他在2008年的感叹,就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这种空虚感:"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改变这个世界,其实我们才是幼稚可笑的,不要有太多幻想。"

这种空虚感必然会带来深刻的孤独,人们越是想和别人建立联系来防止孤独,反而越感到孤独,环境的力量也会使人们抬不起头来,因此人们不得不默默地承受痛苦,不得不假意奉迎,这样就学会了如何"适应别人"、"适应环境",学会了和那些并不真正喜欢和尊敬的人建立联系,但与此同时却压抑了自己的个体性和存在感,自己的内在潜能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必然会产生焦虑,焦虑到底线状态,则会有绝望、轻生的情绪产生。

这种情结浓重到极限,就会产生自杀行为,而任正非多次坦言,自己常常有活不下去的感觉。

有知情者说:身处技术更新极快的IT业,同时又以"狼文化"为企业文化,华为公司内部管理非常严格,加班时间长、业绩目标明确的管理特点给员工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相比面对面交流和电话交流这两种更为直接的沟通方式,大部分技术人员普遍更喜欢采用E-mail这种交互性比较差的沟通方式,从事技术工作的员工在与人沟通方面相对欠缺交互性,工作环境的压力加上人际交流的阻碍,构成了华为员工沉重的枷锁。

从简单的报道来看,华为员工的自杀,大多是因为走到了心理底线:

2007年7月18日下午,年仅26岁的华为员工张锐,在深圳梅林某小区的楼道内自缢身亡。

当年4月,张锐应聘华为并被录取。5月14日,张锐与华为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对此,他很高兴,还打电话告诉了父母。但张锐的兴奋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和他住在一起的表弟首先感觉到了这种变化。表弟说几天之后张锐就有些不高兴,晚上经常失眠。他问张锐是否工作压力比较大,张锐说表现不好就会被主管批评,还要经常加班。一个多月后,父母接到了儿子的电话。张锐表示,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他想不干了,并征求父母的意见。对此母亲明确表示不同意。由于惦记着儿子,母亲催促父亲去深圳劝说孩子不要放弃这份工作。7月1日,张锐父亲买了张站票,带了个小板凳坐车到了深圳。在父亲的劝说下,张锐逐渐恢复平静,同意继续工作。3天之后,父亲回到了武汉老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