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其乘时 不如借势借(7)

势在必行 作者:常桦


借机转势 风范永驻

成功的路总是充满坎坷的,当形势刘自己不利时,要善F巧妙地抓住机会,将不利的形势转变成有利的形势,从而确立并巩固自己的地位,达到发展壮大自己势力的目的。

陈嘉庚先生(1874~196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年轻时参加同盟会,支持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后,在海外独立创办、经营实业,以华侨领袖身份,广泛募资,支援祖国抗战,为建设和平、民主的新中国而奋J不止,赢得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毛泽东语)的崇高赞誉。

他一生创办企幢30余所,白营商务机构80多处,代理商IOO余家,分布于五大洲四K{一个地区。在他盈利最多、资产最巨时,实有资产为1200万元,成为著名的华侨实业家。他办实业赚的钱,几乎全都用来办了教育,是一位奉“实业兴学”为宗旨的教育事业家。他所具有的人格风范,被称为“陈嘉庚精神”、“陈嘉庚主义”,其业绩,其功德惠及南洋,农披华夏!

陈嘉庚先生经营成功的业绩里,跃动若一条清晰的轨迹,那就是明确的市场理念:周密冷静的市场分析、市场预测;从无到有地创造市场,进而果断迅急地占有市场份额。

陈嘉庚在新加坡最初是经营米店。事先他对海外华侨喜好粳米的消费一心理作了调查,加工生产费用、销售价格亦了然于胸,然后才决定参股米店经营,并占有60%的股份。后来又继续增加生产设施,扩大粳米生产,经营一年,盈利率为240%。其成功源于他所做的市场分析。

在市场预测方面,为陈嘉庚经营带来巨大成功的橡胶业和一战期间对航运业的投资,是这方面的范例。有人认为,陈嘉庚虽然不是在马来亚后来(独立后,称为“马来西亚”)种植橡胶的第一人,但却足当地看到橡胶有无限发展前途的第一人。事实确是如此,当时大多数人对刚刚从巴西、印度引进的橡胶种植业持观望态度,不敢大胆投资,整个新、马地区种植不过百余亩。陈嘉庚在深入了解橡胶的性能、用途的基础上,准确地预见到了橡胶在工农业生产、国防和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他还看到,东南亚一带“交通路政,方在萌芽,他日需用之臣,实意中事”。一个对橡胶需求十分巨大的市场正呈现在他眼前。于是他迅急购进橡胶种子,与原先经营的菠萝园进行套种,此后又不断将投资重点向橡胶业倾斜。在他经营的鼎盛期,橡胶园种植扩展到1 5万英亩,橡胶园及加工橡胶的厂户、机器资产价值占陈嘉庚总资产的70%。陈嘉庚先生成为新加坡、马来亚橡胶王国为数不多的开拓者之一。

但是,经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战”期问,橡胶销路大增,橡胶园、橡胶加工业迅速发展,一时供过于求,价格大跌,中小胶厂及胶园因生产能力过剩而纷纷关闭歇业。面对此种状况,陈嘉庚没有惊慌失措,不像一般厂商那f解雇工人、关闭工厂来渡过难关,而是坚定地认为,对于这种价格日跌、橡胶企业位于危机的境况,英国殖民当局决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为保护其自身在新加坡的利益,采取某种政府十预手段。在橡胶价格连续下跌的第3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限制橡胶生产的法令,抑制住了一路下滑价格,陈嘉庚先生不仅在同行一片关闭声中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巨大的盈利。

陈嘉庚强调,实业家要智勇兼备,勇于创新,即便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也要能不断地出奇制胜。仍是“一战”期间,因战争影响而海运受阻,陈嘉庚先生所生产经营的占全新加坡50%的菠萝、50000 的粳米销售阻滞,商品±积如山,各种费用上升,索账者接踵上门,企业陷入不可言喻的困境。

陈嘉庚为了打破困境,作}r独立自办航运业的决定。他的分析是,一是可为本企业运输商品提供服务;二是战争打乱了原航运业的格局,新的利益关系、新的结盟正在形成,抓住机遇加入航运业,将会获得新的商业契机。于是陈嘉庚先是租用4艘货轮,航行于东南亚到波斯湾一带,主要运送本公司货物,兼办理客户承运。后两年购得两艘总吨位为6750吨的货轮,远航欧、非各国,既白营又出租。

战争期问,在别的经营户纷纷倒闭破产时,陈嘉庚却成功地创造了新的经营业绩,光是租船一项的盈利,便成为他独立创业以来收入最多的一年。战争并未能阻止这位在商海中开顶风船的人物!

陈嘉庚先生所经营的许多实业,不足为于人初为少为之时,便是为于人不敢为或未曾为之日。靠着他的睿智远见,靠着他的刚毅果决,历尽甘苦,化险为夷,从无数个挫折巾走向成功,他的业绩所负载的精神风范给整个东南亚以深远的影响。

陈嘉庚先生创办实业所抱定的宗旨是:忠诚国家,真诚服务于社会。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备受凌辱的时代,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侨更是低人一等。因此,陈嘉庚先生殷诚期望祖国富裕强大,以祖国为靠山方能扬眉吐气。他认为:“人身之康健在精札,国家之富强在实业。”发展教育乃振兴实业、立国之本。因此,他轻金钱,重义务,爱乡爱国,毕其一牛。

他在家乡创办r集美学校,其中包括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师范培训,农、商、航运、水产等职业技术教育,形成,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此后又创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100 万元,经营费300 万元。即使在他经营陷入困境时,也不减步厦大、集美两校的经费。1934年,他经营的所有企业收盘停业,仍靠募捐和产业出租来维持两校经费,“宁使企业收盘,绝不停办学校!”在他以88岁高龄(1961年)逝世于北京的那一年,他将自己在国内银行300万元人民币的全部存款捐给了国家,捐给了教育事业。其中50万元作为集美学校的福利基金,200万元用于建筑校舍;剩余50万元捐作北京华侨

博物馆的建造费。他一生献给文化教育事业的钱,按他逝世当时黄金价格计算,折合人民币1 5亿元。

陈嘉庚先生所奉行的“实业救国”、“实业兴学”、捐资募益、服务社会,是“出乎性之自然,绝非被动勉强者”。他认为,企业是国家、社区的集团公民,它们应以照章纳税和其他盈利分割来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因此企业家应该怀抱有同门社会的心理,具有一种感恩图报的精神。在一定情境下,激励并弘扬这种精神,将会成为我们共同进步和幸福的源泉。

取信于顾客,取信于内部员工,取信于原料供应商、经销商,是陈嘉庚奉守不渝的信条。完好的质量、诚信不欺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是商家取信于顾客的基础。陈嘉庚先生信守“待人勿欺诈,欺诈必取败”的道德原则,认为“以求愚人,利在一时,及被揭破,害归自己”。提倡文明服务,“待入门顾客-要如自己亲戚”,规定店员必须衣履整洁,严禁穿汗衣与裸足拖鞋上岗。职工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形象,切勿做有损于企业形象的事。直到今天,我们还在一些装修得颇为豪华的商厦中,无可奈何地看到售货小姐们扎堆聊天、口嗑瓜子污损企业形象的情景,更不用说与顾客论理、争吵不休的高声怒骂了。我们应该从陈先生经营成功的业绩里受到启示。

陈嘉庚忠实履行募资协议中所规定的企业主应当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在日常管理中持守信赏背信必罚,“言必信,行必果”的古训。推而广之,在企业员工中形成相互信赖、相互合作的融洽关系。 “各职员店员,宜以互相敬爱为心,职务虽有高F,人格原是平等,凡侮慢倾轧种种恶德,皆宜屏除。”将这些要求,以成文的形式写入了《陈嘉庚公司分行章程》。

陈嘉庚独经营是在其父经营米店欠债20万元停业收盘之后开始的。对这20万元的欠债,从法律上判定,作为儿子的陈嘉庚是不负连带清偿责任的,但是陈嘉庚却自觉地肩负了道义的责任。如能竭力清偿父债,不仅尽子之孝.也为本人在新加坡商界立足赢来诚信的巨大声誉。于是,陈先生在创业的第4个年头,用经营米厂的获利,清偿了老父的欠债。

这是外部强制和心灵自觉的较量,是为己和为人的交锋,足人欲和理念的对话。陈嘉庚先生从商誉和心灵的升华上都获得了胜利。

香港一本专门研究陈嘉庚先生为人处世与经商的刊物撰文中说,“嘉庚风”的“风”字,意思就是代表嘉庚先生的风格和做人的态度,甚至可以说是嘉庚先生的人生观或人生哲学。由于先生具有“ 大公”与“至诚”的人格,富有舍已为群众的精神,表现于外的,是不辞劳怨,不畏失败,爽直明快,行而后言的作风。这就是“陈嘉庚精神”或“陈嘉庚主义”的内涵。

“高山仰止,景行(大道)行止。”(巍巍的高山,人们在仰望;宽广的大道,人们在沿着它前进)嘉庚风,昭示着巾国企业家的人格风范!

善于借助一切机遇,可以使自己的企业转危为安,同样借市场出现危机时,别人紧缩战线的空隙,准确出击,可以创造出商业神话。投资公益慈善事业也不失为其借势扬名的一个重要策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