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1)

吴梅讲词 作者:吴梅


平仄一道,童孺亦知之。惟四声略难,阴阳声则尤难耳。词之为道,本合长短句而成。一切平仄,宜各依本调成式。五季两宋,创造各调,定具深心。盖宫调管色之高下,虽立定程,而字音之开齐撮合,别有妙用。倘宜平而仄,或宜仄而平,非特不协于歌喉,抑且不成为句读。昔人制腔造谱,八音克谐。今虽音理失传,而字格具在。学者但宜依仿旧作,字字恪遵,庶不失此中矩蠖。凡古人成作,读之格格不上口,拗涩不顺者,皆音律最妙处。张綎《诗馀图谱》,遇拗句即改为顺适,无怪为红友所讥也。

拗调涩体,多见清真、梦窗、白石三家。清真词如《瑞龙吟》之“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忆旧游》之“东风竞日吹露桃”。

《花犯》之“今年对花太匆匆”。梦窗词如《莺啼序》快展旷眼,傍柳系马”。《西子妆》之“一箭流光,又趁寒食去”。《霜花腴》“病怀强宽,更移画船”。白石词如《满江红》之“正~望千顷翠澜”。《暗香》之“江国正寂寂”。《凄凉犯》之“惟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秋宵吟》之“今夕何夕恨未了,,。此等句法、,平仄拗口,读且不顺。而欲出辞尔雅,本非易易,顾不得轻易改顺也。虽然,平仄之道,仅止两途。而仄有上去人三种,又不可遇仄而概以三声统填也。一调之中,可以统用者,十之六七。不可统用者,十之三四。须斟酌稳惬,方能下字无疵,于是四声之说起矣。盖一调有一调之风度声响。若上去互易,则调不振起,便有落腔之弊。黄九烟论曲,有“三仄应须分上去,两平还要辨阴阳”之句。填词何独不然?如《齐天乐》有四处必须用去上声。《清真词》: “云窗静掩,露囊清夜照书卷。凭高眺远,但愁斜照敛”是也。此四句中,如静掩、眺远、照敛,万不可用他声。故此词切忌用人韵。虽入可作上,究不相宜。又《梦芙蓉》,亦有五处必须去上声。《梦窗词》:“西风摇步绮,应红绡翠冷,霜挽正慵起。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是也。步绮、翠冷、正起、路杳、蘸水,亦万不可用他声,此词亦忌入韵。又《眉妩》,亦有三处用去上声。 《白石词》: “信马青楼去,翠尊共款,乱红万点”是也。中如信马、共款、万点,亦不可用他声。至如烂陵王》之多仄声字,《寿楼春》之多平声字,又当一一遵守,不得混用上去人三声也。此法在词中虽至易晓,但所以必要遵守之理,实由发调。余尝作《南曲集贤宾》,据旧谱首句云: “西风桂子香正幽。”用平平去上平去平,历按各家传作。如《西楼》云: “愁魔病鬼朝露捐。” 《长生殿》云:

“秋空夜永碧汉清。”皆守则诚格式。因戏改四声作之云: “烽烟古道人懒游。”此懒字必须落下,而此处却宜高揭。遂至字顿喉间,方知旧曲中如“博山云袅鸡舌焚,寻常杏花难上头”类,歌时转捩怪异,拗折嗓子也。因曲及词,其理本同。清词名家,惟陈实庵、沈闰生、蒋鹿潭能合四声,余皆不合律式。清初诸家,如陈迦陵、纳兰容若、曹溶辈,且不足以语此也。盖上声舒徐和软,其腔低。去声激厉劲远,其腔高。相配用之,方能抑扬有致。大抵两上两去,法所当避。阴阳间用,最易动听。试观方千里《和<清真词>》,于用字去上之间,一守成式,可知古人作词之严矣。万红友云:名词转折跌荡处,多用去声。此语深得倚声三昧。盖三仄之中,人可作平,上界平仄之间,去则独异。且其声由低而高,最宜缓唱。凡牌名中应用高音者,皆宜用此。如尧章《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 “自胡马窥江去后”, “渐黄昏”, “清角吹寒”,凡协韵后转折处皆用去声,此首最为明显。

他如《长亭怨慢》 “树若有情时,望高城不见”。 “第一是早早归来,算空有并刀”。《淡黄柳》之“看尽鹅黄嫩绿,怕梨花落尽成秋色”。其领头处,无一不用去声者。无他,以发调故也。

此意为昔人所未发,红友亦言之不详,因特著之。

入声之叶三声, 《中原音韵》,《氯斐轩词林韵释》,既备列之矣。但人作三声,仅有七部,支微、鱼虞、皆来、萧豪、歌戈、家麻、尤侯诸部是也。然此是曲韵,于词微有不合。就词韵论,当分八部},以屋、沃、烛为一部,觉、药、铎为一部,质、栉、迄、昔、锡、职、德、缉为一部,术、物为一部,陌、麦为一部,没、曷、末为一部,月、黠、牵、屑、薛、叶、帖为一部,合、盍、业、洽、狎、乏为一部。如此分合,较戈氏《词林正韵》为当矣。其派作三声处,仍据高安旧例,分隶前列七部之内,则人作三声,亦一览而知。详后论韵篇,此其大较也。惟古人用人声字,其叶韵处,固不外七部之例。如晏几道《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曲字作邱雨切,叶鱼虞韵。柳永《女冠子》 “楼台悄似玉”,玉字作于句切。又《黄莺儿》 “暖律潜催幽谷”,谷字作公五切,皆叶鱼虞韵。辛弃疾《丑奴儿慢》 “过者一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