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见死不救,围观者为何眼看悲剧发生(1)

地球人不是都知道 作者:李佳


抛砖引玉

不管是在网站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事:某人在公众场合遇到困难,但就是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眼看着或者等着悲剧的发生。

每次知道这样的事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感叹人情冷漠、世风日下。人的同情心、爱心都哪里去了?一两个人冷漠可以理解,大多数人冷漠也有可能,可围观的人群中没有一个不冷漠的,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实际情况并不能全部归罪于人心的好坏,在心理学上,把这种“见死不救”的情况称为旁观者效应。那么,旁观者效应到底是怎么回事?

神秘登场

2006年11月19日下午4点,在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公园,两个13岁的孩子不慎落水,经过同学们的营救,落水的男孩保全了性命,但那名女孩溺水身亡。事发的地方,离岸边仅5米,短短10分钟,一个花季少女就再也醒不过来了。在同学们实施营救的过程中,岸边有20多个围观的成年人,无一人施以援手..

2010年的一天,福州市一位80多岁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嘴角淌血,双手微微颤抖。当时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就是没人上前救助,也没人打120。后来有两名长发女子挤进人群,在老人身上帮他找药,看是不是心脏病突发。正当两人想把老人搀扶起来时,人群中有人“提醒”:这事说不清楚啊,还是别管了。两个女孩子最后把手缩回去了,打了急救中心的电话并报警..当医护人员赶到时,老人已经停止了呼吸。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公交车上有扒手,明明很多人都看见了,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制止,即使这个人轻而易举地就能将小偷制服。

对于上述情况,人们普遍认为是人的异化和冷漠。难道人的正义感、同情心都丧失了吗?对此,心理学家有不同的看法,他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公共场所观看危机事件的旁观者越多,愿意提供帮助的人就越少。当旁观者的数目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都会更少地认为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或紧急情况,更少地认为自己有采取行动的责任。这被称为旁观者效应。

揭秘事实

你赞同心理学家的说法吗?其实,心理学家们提出的是一种心理层面的假设,我们不妨用理性的思维,对这种奇怪的现象作出解释。说不定人们产生这种“见死不救”的心理,是由于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进化而来的呢。

现在,我们假设自己是个旁观者,而且是个非常非常理性的旁观者。一天,你在逛街的时候,发现有人被车撞了,而且这人伤得很严重,以正常人的经验来判断,如果不及时把伤者送到医院那么他就很可能死掉..这时你的大脑可能闪过救人要紧的念头,但是这个念头以飞快的速度消失了,你可能会产生顾虑,我没带钱,即使把他送进医院我也不一定能垫付得起费用;现在肇事司机逃跑了,我要是救了他,他的家人误认为是我撞的怎么办;我有急事,这不是有那么多人嘛,总会有人救的..救人的想法只有一个,不救人的理由却有很多,而和你一样,遇见此事的其他人大多也会这么想。于是,最后人们纷纷散去,如同电影里看完了街头卖艺者的表演谁也不给钱一样。

总结一下上述的分析,不难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收益的问题。当然,这个收益不是说你救了人或做了好事别人会给你多少钱,它还包括了无形的回报,比如你帮助了别人,你内心产生的愉悦感和成就感等。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乞讨者向你要钱,你施舍给他金钱的时候,你的内心也会有一种愉悦感。换句话说,乞讨者就在那里,你给或不给,取决于你内心的需要。钱从你的钱包里转移到他的口袋里,他得到的是钱,而你得到的是你内心所需要的做了好事的那种愉悦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