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酒史、酒话、酒文化(3)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2)酒兴、酒胆、酒量、酒德

由以上可见,"酒"简直成了"礼"的附庸,虽然也有"无算爵"的豪纵和孔子"唯酒无量"的达人之观,但毕竟多半是儒者的"自我设限"。若吾党之徒(党,尚人也;黨,尚黑也。吾党尚人,故不作"黨"字。),亦有所谓"饮酒四部曲",而旨趣则与之悬殊远甚。

凡我党徒,随时随地要有喝几杯的兴致,因为古人说"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所以合欢也。"有这许多好处,焉能不喝几杯;所以第一要有"酒兴"。其次要有"酒胆",如果饮酒像东坡那样,止于"把盏为乐",怎能"飞扬跋扈"起来?因此要充实胆气,勇于尝试,勇于畅饮。但是假使牛饮三两杯即玉山颓倒,则如何算得豪迈?所以第三要培养"酒量"。君不见古谚说:"尧舜千钟,孔子百觚,子路嗑嗑,尚饮百榼。"看样子要做圣贤,也须得酒量好。然而即使千杯不醉,酒后却乱性,则不止酒的趣味全失,而且为恶往往不小,也因此吾党最服膺孔子在"唯酒无量"之后,特别强调"不及乱";这也是吾党以"酒德"镇压殿后的原因。总而言之,无兴而饮,其酒必苦,必然"酒入愁肠容易醉";也就是说,"酒兴"是饮酒的自然动力,是酒趣味的起点,而"酒胆"、"酒量"则是酒趣味的推波助澜,"酒德"才真正是体验酒趣味的至高境界。饮酒而"四部曲"具备,才可以言酒,凡我党徒必须有此认识。也因为"四部曲"中皆含"酒"字,所以吾党比照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定为"四酒主义",凡我党徒自然要奉行不二。

二、歌舞助兴

穿插吾党"四酒主义"之后,应当言归正传,续说礼俗。

古代客人之间相互交错敬酒叫"旅酬",依次向人斟酒敬酒叫"行酒"。敬酒时敬人和被敬的,都要"避席起立",席间往往有歌舞助兴。这些"古礼"堪称源远流长,迄今不衰。

就拿"歌舞助兴"来说,仪礼中,乡饮、乡射、大射、燕礼四篇,都有工歌、笙奏、间歌、合乐、无算乐等节目。也就是说,在礼仪进行饮酒之际,有乐工唱歌、演奏笙曲、唱歌笙曲间隔上场和交响乐大合奏等的演出。"无算乐"是对"无算爵"说的,即纵饮为欢之时,音乐也随着尽情地演奏。

而宾主筵席,酒酣耳热了,也要继之以舞蹈。且举《史记》两件事来看看。

《项羽本纪》记载鸿门之宴,范增要项庄入内敬酒,然后"剑舞",趁机杀刘邦于座中。项庄对项羽说:"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这时和刘邦约为婚姻的项伯,看情形不对,也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以致项庄始终无法下手。项家叔侄这场"武舞",虽然教刘邦如坐针毡,汗流浃背,但所借的题目正是筵席间助兴为欢。

又《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魏其侯窦婴宴请武安侯田蚡,等到饮酒半酣,将军灌夫起来跳舞,舞毕,请丞相田蚡接舞,田蚡竟不起身,灌夫觉得很失面子,便说了许多冒犯的话,主人窦婴在一旁排解致歉。后来田蚡娶燕王女为夫人,太后下诏列侯和宗室都前往道贺。酒喝到差不多时,田蚡向宾客敬酒,宾客都离开席位,伏在地上,表示不敢当。不久窦婴起身敬酒,只有那些旧交"避席",其余的人照样坐着,连膝都没有离席。灌夫看在眼里,心中不快,也离位依次敬酒,敬到田蚡时,田蚡坐着不动,说:"不能再饮满杯了。"灌夫气极了,却嬉笑着说:"您是个贵人,还是请干杯吧!"田蚡不予理会,灌夫有气没处发,敬到临汝侯,临汝侯正跟程不识交头接耳,又不"避席",灌夫便破口大骂起来,终于弄得不可开交,被田蚡当场扣押。从此窦、灌和田蚡结下深仇大恨,窦、灌终于被田蚡诬陷而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