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6.酒史、酒话、酒文化(9)

明报:茶酒共和国 作者:黄苗子


而更有"奇杯异盏"对人行怪异之饮酒的,《两般秋雨■随笔》举出以下三例:唐代虢国夫人把鹿肠悬挂屋梁之间,将两端结住,其中实酒,要喝的人就打开其结,用口去吸吮。金章宗用一种薄如冬瓜片的软金叶,做成酒杯,使人喝时越吸越不尽,名叫"醉如泥"。宋人杨某,谄事卞绘,命令自己的妻子用两手捧酒,捧到卞绘的嘴边请他喝,说那是"白玉莲花盏"。

这些人已够无耻无聊,但尚是一时一人之"异行";而最莫名其妙,却在宋元以后的文人间大行其道的,有所谓"鞋杯"。

(4)鞋杯行酒

《敝帚斋余谈》说元代杨铁崖好以妓鞋■小的行酒,是用宋人的先例。倪元镇认为秽臭不堪,每次碰到这种情形,就大怒离席而去。明代何元朗觅得南院歌妓王赛玉穿过的红鞋,每每在宴会中用来行酒,座中必有多人因此喝得酩酊大醉,王世贞甚至作长诗来歌咏。《坚瓠集》也载有,"瞿士衡饮杨廉夫以鞋杯,廉夫命宗吉咏之,即作沁园春词。"又载有许少华与冯惟敏之《鞋杯词》。文人既然再三形诸吟咏,则普天下逐臭之夫何其多也!

而所谓"鞋杯",据陶宗仪《辍耕录》所云"杨铁崖之法",是把席间妓女之鞋脱下,将酒杯置于鞋中,以此轮番斟酒而饮,谓之"金莲杯",因为凡"鞋杯"必用"三寸金莲"所着之鞋乃可。我无法想象,个中滋味如何;也许有点"臭豆腐"的味道吧,否则怎会教这么多的高人雅士"上瘾"呢?

八、饮酒结社

"高人雅士"饮酒也好聚朋结社,如西晋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饮酒酣畅,为世所称的"竹林七贤",以及唐天宝间,孔巢父、李白、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在竹溪结社,诗酒流连,当时号称的"竹溪六逸,"可算作文人结社饮酒的话,那么所谓"酒社"就应当有长远的历史。

(1)明清酒社

降及明清两代,集结同好饮酒作为风雅团体,似乎相当流行。譬如明代袁宏道为其酒社著《觞政》、黄周星亦有《酒社■言》,一方面表达他们的饮酒观,也一方面设定他们的条件和规矩。《清稗类钞》记载赵味辛司马、洪稚存太史、张船山太守、吴山尊学士同官京师,约定每遇大雪,无须招邀,即会集南下洼之陶然亭,饮酒赋诗,规定迟到的请客。又记载王懿荣每逢春秋佳日,便与潘文勤与等十九人轮番作诗酒之会,"壶觞无虚日"。这两条记载可以看出清人"酒社"或"酒会"之类的雅集,他们主要借酒论诗文。

(2)"酒帝"顾嗣立

但是康熙间有"酒帝"之称的顾嗣立,他的酒社但论酒量不论诗文,要想加入,就没那么容易了。阮葵生《茶余客话》说江苏长洲人顾嗣立,是江左第一酒人,于所居秀野园结酒社。家里有三个酒杯,仿刘表称作"三雅",大的容酒三十觔,其余两个依次递减。凡是想入酒社的,要先喝尽这"三大杯",然后才有资格入座。他因此在门口写下这样的告白:"酒客过门,延入与之雅,诘朝相见决雌雄。是者毋相!]意思是说:酒客过门,请到里面喝干三大杯,明早与我相见再比个高下。不是这样的人,不要来厮混搅局。一般酒徒看了这告白,都被他的"威势"震慑屈服,不敢进门。但也有鼓起勇气的,饮了那"三大杯"之后,就全垮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