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节:大国崛起的文化条件(8)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作者:李洪峰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费孝通47 先生曾写过三本海外札记——《初访美国》、《重访英伦》和《美国人的性格》。令费孝通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中国,无一不是文化的混合体。全球化在费孝通眼中意味着不同文化的混合,现代化是全球性的跨文化交流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取得巨大的成功和进步之后,始终保持了解世界、学习世界的信念和热情,不断吸收借鉴世界文化的精华来丰富自己,防止走向新的自我封闭,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能够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条件。用费孝通先生的话说,叫做:“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我国的改革开放本身,就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广泛而深刻的文化交流。30多年来,中国认识世界、世界认识中国,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我国在学习世界、学习西方上有了很大进步,这个正确方向应该坚持。

第四,坚持思想引领和制度创新是促成大国崛起的深层原因。

思想理论的创新和思想观念的进步在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西欧国家的兴起,几乎无不是以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为先导的。如果没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吹响思想解放的号角,作为18世纪以来经济革命源泉的制度和技术创新不可能发生。英国深厚的文化思想底蕴和独树一帜的科技思想为英国取得长久稳定的世界霸权提供了重要基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要发扬革命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影响更为深远,竞争更为剧烈。美国之所以比其他大国领先世界更长时间,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更为完备和成熟。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制度竞争将是长期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 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动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使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