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致和臭豆腐

老滋味 作者:周简段


提起“王致和臭豆腐”,久居北京的人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致和本是清康熙年间一落考举手,欲归故里,因往返所需盘费甚多,便留京以做豆腐为生计,想下科再考。开始先购置手推小拐磨,每日磨上几升豆子的豆腐,沿街销售。一次剩下豆腐较多,卖不出去,想起家乡有用豆腐制成腐乳的,但不知怎样做法,便将豆腐切成小块,加盐及花椒为佐料,腌制起来。秋凉之后,打开缸盖,臭气扑鼻,豆腐已呈绿色。试尝其味,带有一股浓郁的美味,送与邻居品尝,均点头称善。这便是王致和臭豆腐的由来。

王致和官运不通,屡试不中,但臭豆腐的生意却越做越兴隆,遂弃土经商,专做起臭豆腐来了。招牌最初是“王致和南酱园”,雇用了几个师付徒弟,驴拉磨代替了小拐磨,以经营臭豆腐为主,兼营酱豆腐、豆腐干及一些酱菜。从清初开业以来,二百余年,掌柜虽几易其手,但臭豆腐之名气却越来越大,越传越远。它不但味美价廉,能开胃促进食欲,且具有细、腻、松、软、香五大特点。

据说,从光绪年间起,“王致和”除白天营业外,夜间也开窗售货。其中有段故事。慈禧喜欢在秋末冬初食用王致和臭豆腐,因此,主管太监经常到王致和南酱园购货。有时来晚了,赶上闭户停业,只好以头大吃剩下的顶替。骄奢享乐的慈禧太后,岂能吃剩食?她为人狡诈,有一次她在进膳时,暗地把一枚花椒埋在臭豆腐之中,到了次日,拨开一看,果然有粒花椒赫然在目,于是严厉处罚了主管太监。太监们吃了这顿苦头,就同王致和南酱园商量,夜间开窗售货,以保证不误“上用”。

臭豆腐一经“上用”,顿时身价百倍,王致和门前三块主匾,均彩绘龙头,以示是“大内上用”的珍品。“王致和南酱园”这六个字分为两块匾。分别由松元孙家鼐、鲁琪光书写。孙家鼐还写了两副门对:一曰“致君美味传千里,和我天机养寸心”;一日“酱配龙蟠调芍药,园开鸡趾钟芙蓉”。两副门联的冠顶四个字:”致和酱园”,分别镌刻于四块门板上。太后珍食,状元手书,王致和真可说是出尽风头。

王致和臭豆腐也引起了一部分外国人的兴趣。记得1947年,北京燕京大学有几位美国教授曾慕名参观整个制作过程,拍了许多照片,品尝了一番,最后还买走了一些,以便回校进行分析化验。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又来到王致和酱园,声称“味道不错,并含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云云。

早在一九一五年,云南双猪牌火腿罐头就已打入国际市场,在巴拿马食品博览会上撷取金奖。这种名特产品产于云南宣威,大商号、总经理为爱国实业家浦在廷。

浦在廷(一八七三―一九五○年)出生在云南宣威一个书香之家。他不做科举制度的奴隶,十四岁就向父亲提出参加马帮,当赶马人。当马帮赶车谈何容易,当时云南交通闭塞,须穿过瘴烟毒物的原始森林,躲过土匪强盗的抢劫。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这里曾这样赋诗:“闻到云南有泸水,椒花落地瘴烟起。大军跋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浦在廷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多少次死里逃生,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马帮。从短途集市贸易走向长途贩运,马帮进入昆明闹市、西双版纳以及东南亚等地,成为滇东北一带拥有实力和声望的商人,担任了县商会会长。宣威火腿是浦在廷贩卖的大宗商品之―。其火腿色润鲜艳,红白分明,咸香带甜,营养丰富,余味无穷。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苏如皋火腿三足鼎立,号称中国三大名腿。然而,这宣威火腿表面不洁净,粗大笨重,不便于携带。涌在廷反复思索,当时欧洲一些罐头食品流入中国,如把火腿制成罐头岂不更好?一九○九年八月,浦在延在宣威创办了火腿股份有限公司,后又自创食品罐头公司,商号“大有恒”,商标“双猪”。随后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亲手把关制作,使宣威火腿从里到外焕然一新。罐头装潢别致,便于携带保存,味道更加鲜美,很快打开国内外市场销路,产品供不应求。

一九一六年,蔡锷率领护国军途经宣威入川,讨伐窃国大盗袁世凯。浦在廷时任商会会长,目睹护国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带头为部队捐款。云南省长兼督军唐继尧在县城召开各界人士大会’表彰地方协助讨袁有功人士’授浦在廷银制梅花奖。还亲书“急功好义”大字匾额以赠。一九一七年后,浦在廷拥护孙中山,支持护法运动,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一九二一年?孙中山成为大总统,浦在延随滇军入粤参加北伐,被任命为旅粤滇军军需总局局长。但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在广州发动政变,孙中山只好离开羊城。一九二二年底,滇军受孙中山委托,入粤将陈炯明赶出广州。一九二三年二月,孙中山返回广州就任大元帅,设立大元帅府并嘉奖讨陈有功人员,浦在廷被授予少将军衔。

浦在廷在广州期间,于一九二三年底将双猪牌火腿罐头送展,参加食品博览会,获优秀奖,受到好评,孙中心为之题赠“饮和食德”,委任浦在廷为广东省烟酒公司公卖局局长、全国总商会副会长。此后,双猪牌火腿罐头除在国内销售外,还远销港、澳、新加坡、缅甸、越南、巴拿马、日本、德国、法国等市场,在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开设了二十六家分号。宣威境内也出现了上;百家火腿商号,每年销往省内外的火腿约三十万公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