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业务

做加法 做减法:企业发展的进退之道 作者:林惠春


三、核心竞争力与核心业务

企业家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知进知退,使有限的资源聚集于核心业务,才能做强、做大、做久。遗憾的是,中国企业普遍反映出“惜退”的倾向,进入的决策易行,退出的决心难下。事实上,确定退——不做什么,往往比确定进——做什么更重要、更需要智慧。

按照郎咸平教授的统计,在世界500强靠前的企业中,多元化经营的公司只有通用一家,其他都是专注做自己的核心产业。

另据统计数据表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是4 3个。到了90年代,一个大企业进入的行业只有1 2个,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少。

杰克·韦尔奇说过,我对通用的最大贡献,是拒绝了至少1000次的投资机会。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形成、强化、持续发展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任何一个企业孜孜以求的。而要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握紧拳头,集中有限的火力,专攻一点,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企业在这一方面始终走在前列,带着这一领域持续向前发展,提高该领域的进入门槛,有效阻挡竞争对手的进入。

英特尔的芯片、微软的操作系统、戴尔的直销模式等,无不是通过对核心竞争力的持续强化而始终走在最前列,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反观国内,很多企业选择的是盲目跟风,什么赚钱干什么,使得企业选择多元化经营领域过多过滥,并不适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转移。

在这方面,无数的失败案例足以使人警醒,就拿最典型的来说,中国有巨人,韩国有大宇。

巨人集团当初在汉字处理软件领域具有明显的战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后来转向医药保健和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其在汉字处理软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得到有效的转移,最终因多元化经营分散核心竞争力而陷入泥潭,使巨人集团一夜倒塌。

韩国的大宇集团给人的教训也应该是足够深刻的。其拥有上百亿美元的资产,横跨123个行业,创造了超级规模的奇迹,而其经营中根本不考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转移的适合性。这样企业不垮才是奇迹。

企业没有核心业务,就不会有核心竞争能力;没有核心竞争能力,就根本谈不上做多元化的选择。在这个战略逻辑前提下,西方经济学分析企业集团发展的过程是:集中发展核心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发展相关多元化经营——不相关多元化经营。而就赢利和管理情况言,也是按这种梯度由弱到强的。

遗憾的是,许多的中国企业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而是将偶然的成功看做是必然。在无所不能的幻觉下,盲目扩张,产业选择没有能服从于核心资源能力,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有的管理能力,没有能超越以往无往而不胜的幻觉,最终掉入多元化的陷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