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第一章 冬天来了,你准备好过冬的粮食了吗(3)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作者:诸总


保加利亚经济学家克拉斯穆尔·佩佐夫曾在2004年《全球财经观察》杂志发表过一篇题为“中国经济的萧条风险”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将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与当今中国经济进行比较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陷入一次大萧条,如同美国在30年代所经历的”。

他认为,“中国的泡沫破灭将会在2008年—2009年间某个时刻发生,因为一直到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举办前,中国政府将会继续追求一种刺激经济的政策。到那时,通货膨胀将很可能无法控制,可能现在已经处于失控的状况,而政府除了急踩刹车和采取收缩外毫无选择”。并且,和美国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一样,“中国的萧条将引发美国的泡沫破灭,进而引发其他国家的衰退”。

在文章中,佩佐夫还总结了几个可能触发中国经济萧条的“导火索”:

(1)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银行或者衍生产品危机。

(2)美国的一次衰退。

(3)遏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4)中国失去贸易盈余。

(5)一场石油供应危机。

佩佐夫的预言在今天看来让我们不寒而栗: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

2008年,美国经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投资大亨沃伦·巴菲特认为,美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并且衰退期的长度和深度可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2008年,中国面临着10年来最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时明确指出,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抑制通货膨胀是今后五年的任务。“经济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抑制通货膨胀,这不是一年的任务,而是五年的任务”。

2008年,由于日本和美国出现滞胀,在劳工成本上升以及其他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中国的出口受到抑制,2月份的贸易盈余从去年2月的237亿美元下降到8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63%,是近一年来的首次下跌。

2008年7月3日,纽约期货市场原油交易价盘中突破每桶145美元,而仅仅在一年以前,国际油价在每桶70多美元时,就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高位。高盛公司在2005年预言世界将会面临“超高油价”,石油价格会狂飙到每桶105美元的高位,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而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21世纪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已经到来。

佩佐夫的预言似乎正在成为现实,中国的经济越来越不容乐观,甚至连普通的老百姓都已经能够感觉到宏观经济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2008年,中国A股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股市,90%以上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2/3以上的流通股股东的损失超过大盘的下跌幅度。

上证指数从年初的5265点到6月30日的2736点,大跌到2529点,跌幅高达48%。

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已由2007年年底32万亿元的水平降至17.80万亿元。上半年,上证指数和深成指分别累计下跌近48%和47%,A股总市值蒸发近14.8万亿元。比较一下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数字的可怕——2007年,中国的GDP为24.66万亿元,而今年上半年股市蒸发的总市值就相当于去年GDP的6成!甚至有股民将其比喻为中国古代酷刑——“腰斩”。

中国股市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和打击: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石油价格上涨、南方雪灾、四川地震、中国平安、浦发银行的大手笔融资、“大小非”的减持,这一切导致市场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并最终令股指不堪重负。在此期间,虽有证券交易印花税下调和开放式基金的不断放行等利好消息,但却依然阻挡不了A股下挫的脚步。正如某些监管部门人士所指出的:市场缺乏信心。

佩佐夫的预言会不会成为现实呢?中国的经济是否会减速?

那只“看不见的手”似乎正在将我们引向低谷,而驾驶着发动机过热的“中国号”汽车的那只“看得见的手”能带领我们安然度过这次危机吗?

1998年,它成功驶过了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它成功抵御了“非典”对经济的冲击;2004年,它又成功控制了过度繁荣,完成了一个漂亮的减速;这次,它仍然能够有惊无险地经过这次风暴吗?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