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节:第三章 生活中面临的困惑(1)

谁是最后的幸存者 作者:诸总


第三章 生活中面临的困惑

2007年5月,国土资源部公布了一个惊人的数据——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1.5亿亩。自1997年以来,癌症成为中国人的第一死因,每年有近130万人死于癌症。2000年癌症发病人数约为180万—200万,死亡140万—150万。中国在创造着经济神话的同时,也在面临着一个挥之不去的噩梦。

第一节 是急功近利还是选择未来?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始终未能摆脱来自资源供应保障方面的巨大挑战。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消耗的生态资源增加了近一倍,目前的自然资源消耗水平已经达到我国生态系统长期供给能力的两倍。

这些仍然不是最可怕的。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有2/3的城市供水不足,在内地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

目前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全国有80%以上的河流被污染,每年排放入海的污水总量约87亿吨。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黄河大部分时间断流,许多湖泊面积缩小或完全干涸,长江成了垃圾水道,渤海成了污水湾,连雨量充沛的珠江三角洲,也出现了饮水困难。

全国有24%的人口(近3亿)在饮用水质不良的水(其中0.7亿人饮用高氟水,0.3亿人饮用高硝酸盐水,1.1亿人饮用高硬度水);79%的人口(9.6亿)在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其中7亿人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1.7亿人饮用有机污染水)。

中国是全世界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由于高度依赖煤炭,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到75%,而过度使用煤炭不仅会使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我国大多数城市总悬浮颗粒物年均值300微克/立方米,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90微克/立方米。

在废气中,我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因大气污染致死的人数年均36万以上。北京汽车废气污染居世界之最,已成“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近年来,由于我国机动车数量激增,氮氧化物平均浓度46微克/立方米,已经超过二氧化硫。各类污染直接经济损失年均540亿美元。

二氧化硫排放如果不严加控制,土壤在几十年后会严重酸化,南方将变成不毛之地。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

因为我国长期采用以大量消耗资源和粗放经营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能源利用效率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是世界上能源利用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要比发达国家高12%—55%。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垃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