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第三章 忙得把自己的箭射到了别人的靶子上(5)

你为什么越忙越穷 作者:张静宇


以前和于浩一起混的无赖们听说于浩继承了这家饭店,便天天过来蹭饭。于浩也义气冲天,天天大摆筵宴免费款待各位“兄弟”。半年之后,饭店的账户已略见亏空。于浩又想出了一个“歪道”——取消了饭店员工的工作餐来节省开支。原本厨师和服务员等饭店员工都是由饭店免费提供一日三餐的,现在一下子都被于浩取消了。员工们当然怨声四起,一个个相继辞职,偌大的一个豪华饭店成了一个空壳。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跟了这样一个老板,会有什么结果呢?

可见,选择一个好老板,对于“穷忙族”来说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睿智、老练的领导者能把企业带向一个正常快速的发展道路,会使企业持续不断进步。笨蛋老板则只能把企业带向不归路,毁了企业也毁了员工的前程。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作为“穷忙族”,在择业的同时也要选择一下老板,看他是否真正具备领导的能力,是否从高层到基层都严格要求,行使领导的作用,是否能够真正推动企业的车轮向着正确的方向顺利快速行进。

安于日薄西山的企业与边缘化的位置

“穷忙”不是上帝赋予一个人的义务,不是命中注定而是行为注定的结果。有些人甘愿守着一个有点保障的平凡职位,他往往会花好几个小时告诉别人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他真会掩饰对工作的不满)。但是人们知道他在欺骗自己,他自己也知道他在自欺欺人。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与成长,才能摆脱“穷忙”。但是,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使他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于是便安心于一个日薄西山的企业,或者站在一个微不足道的边缘化位置上,永远“穷忙”下去。

其实这种人已经有恐惧感,他们害怕失败,害怕大家反对自己,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自己已有的东西。这种人中有些很有才干,或许是因为时运不济,摊上了一个奄奄一息的企业,或者处在一个无足轻重的职位上,所以走上了“穷忙”之路。结果,天长日久,他们习惯了自己位置上的安定,失去了再拼一把的勇气,进而彻底地成了不折不扣的“穷忙族”。

老邢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于70年代,工作于80年代,他是赶上工作可以接班的最后一批人,于是他接了父亲的班,在当地的国企林业部门谋了个小差事做。在当时,林业部门是很红火很风光的单位,可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以后,就渐渐开始走下坡路。随着国家政策的改变,市场经济的发展,老邢所在的那个地区的林业局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关门大吉,幸亏还好有国家政府的些许拨款还可以勉强维持。而老邢呢,如今已经是快退休的年龄了,他还是始终如一地做着他的那份小差事,赚着他那有数的一点工资。

对老邢来讲,安于现状就是最好,虽然赚钱少点,但是还算稳定。殊不知,与老邢同时代的人,有很多舍弃了当初日薄西山的工作单位,走上“下海”之路,现如今都已经成了大公司的老板,过上了“富闲”的生活了。

对于初涉职场的人而言,最重要的一件事当然就是要重视自己的工作,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如果你的单位日渐衰退,在市场上失去了任何竞争力,一点发展前景都没有,你难道还要死守到底为它而穷忙吗?或者,即使你进入了一家正蒸蒸日上的企业,可是你所占据的职位却是微不足道,甚至好几年里你都没有得到升迁。尽管你有天大的本事,却仍旧英雄无用武之地,那么你还要坚持为它效力吗?

夏雪是一家大公司的普通职员。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公务员家庭,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就受到家人的百般宠爱。毕业后找工作也算顺利,实习之后还没毕业呢,就和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签了合同。可是,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她却发现自己在单位的位置是那么无足轻重,每次开会,她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在日常工作中,也是经常不顺心,尽管自己上学时学的是设计专业,现在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设计方面的工作,然而,她拿出的设计作品,却得不到主管的重视,经常被主管随手放在一边;这还不算,她还常常发现身边的同事们总是对她所干的活指指点点,说三道四。这些让她十分懊恼,从此对工作失去了新鲜感。没过多久,她主动交了辞职信,开始在职场寻找新的工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