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启卓越人生的心灵智慧(1)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没有谁不希望能够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活得有价值 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做大事、成大业,流芳百世;也没有哪一家企业的老板不想承续百年、基业长青。

然而,我们常常看到,许多红极一时、被人称为天才的能人最终一事无成;我们也常发现,许多辉煌一时的明星企业顷刻间从市场上销声匿迹。

个人成败、企业沉浮,究竟谁才是其中主宰?

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发展机遇与空间,有的人能够功成名就、基业长青;有的人却犹如流星,只能留下瞬间的光彩?

又为什么面对相同的瓶颈和危机,有的人能够快速突破、逆势上扬,有的人却萎靡不振、从此沉寂?

分析诸多成败得失的内因,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无论企业还是个人,或许他们可以凭借其过人的智慧和巧妙的方法暂时取得成功,但如果没有厚实的德行做基础,不能够持续地尊道贵德,最终也难逃惨败的厄运。

尊道贵德不仅能够为个人和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也能为他们汇聚资源。尊道贵德是人类最高的大成智慧,一旦持之以恒地贯彻,就会凝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圈,周而复始地推动个人或企业持续发展,一顺百顺,想不大成都不行。

《礼记·乐记》中提出的“德者,得也”,充分说明了“德”与“得”的因果关系:有德必有得。中国有句古话:“小舍小得,大舍大得,不舍不得”,其实就是“小德小得,大德大得,无德不得”。

关于中国人的处世成功之道,古往今来有无数论著对其进行过阐述,但究其本源,都离不开“德道”两字。

《道德经》的主旨和精髓就是“尊道贵德”。《道德经》中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即万物由道而生,而后由德加以哺养。

“唯道,善始且善成”,“道”是一切存在的根源和始源;“尊道”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违背自然、社会法则,主动地顺应环境,按规律办事,智慧地生存。修正药业这些年来一直能够持续高速发展的秘诀之一,就是我倡导的三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这就是修正药业发展的“道”。只要我们不偏离这条“正道”,企业就不会有过不去的坎儿。

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学说精炼、深刻,可见“道”与“德”同样受到儒家的尊崇和重视。德不厚,无以载物,古今中外,但凡真正成功的大人物,在道德上都达到了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道之以德”是说一个人不能无德,无德就没有了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德能聚人、聚财、聚智,德行定终身,即“重积德则无不克”。

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地用时间验证着这些思想理论。从曾国藩“德为本质、才为功能”的择人观到稻盛和夫“敬天爱人、以德经营”的哲学,无不证明了“万事德为先、大赢靠德”在企业和个人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周易》中说:“建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夫己者,人之本;德者,业之本。本立才能明天道、了人道、通商道;本立才能根深叶茂、根深蒂固。

道,是人们该走的路,是人世间的游戏规则。悟道,是由“人道”提升到“天道”。自然而然,回归真性,就是天道。老子说:顺乎自然,就是合乎“大道”。合乎大道,才能永恒长久。

德,是人们该如何上路,该如何掌握游戏规则。德之本就是最高的智,方法为中智,术为下智,而德为上智。无上德者必无上智。缺德就是缺智,缺最根本的智慧。从人的本性上失落,就是缺德。

道德,就是教人走路之时,该走什么样的路,该遵循什么样的游戏规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