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内圣外王 从优秀到卓越的人生秘诀(11)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软的管硬的、圆的管方的现象。法律是方的、是硬的,法律规定不可以犯罪,但各个国家的监狱里还是人满为患;文化是圆的、是软的,但是约定俗成的文化却能让人们自律,比如说法律并没有说光着身子上街是犯罪,但除了精神病人外,是没有人愿意光着身子上街的。再比如,石头是硬的,水是软的,但是水滴石穿是大家公认的真理。所以我觉得,要营造一种以德修己、自然而为的文化氛围,只要人人心中都有内圣的标准,都有自律的意识,就能达到自然有为的境界。

而好的企业文化更要有好的示范者,领导就是企业文化最好的示范者。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员工都看着你的一言一行,你怎么做,员工接不接受你,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凝聚力。做领导的,首先要修正的就是自己。企业做不好,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问题。企业的问题出在下面,但是根子在自己这儿。我在平时管理中总是扪心自问,三省吾身,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企业文化不仅是企业现实地提高经营业绩的迫切需要,也是塑造企业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唯有基于“德”之上的企业文化才能引领企业走向“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

六、自省内求,完善自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对“自省”的理解是自省内求、完善自我,就是“修正自己”,即“内圣修己”。

孔子主张:“能见其过而自讼”,即看到自己的过错而进行自我思想修正,他提出了“内省、自讼”的修身之道。孔子又云:“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提倡人应该有“反求诸己”的精神,只有靠自己不间断的反省,才能改过迁善。

孔子的弟子曾参曾提出“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即每日必问自己是否“不忠、不信、不习”,来不断省察自己的言行,以修炼和完善理想的人格。

朱熹曾说过:“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自省是靠道德力量自觉地在行为上进行自我修正、在内心进行自我省察的较高道德标准,是一种人格的自我提升,也是修炼“内圣外王”、走向成功的一门人生必修课。

从古至今,很多成功的人,都特别注重随时省察自己的内心,以是克非,从而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取得非凡的成就。

被誉为“千古一帝”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他常以魏徵所谏的《十思疏》进行自省自律,目的是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唐太宗还能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在一些贤臣的辅佐之下,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没有一个不是重视自省自律之人。

晚清重臣曾国藩一生都非常注重人格修养,曾说过:“动心忍性,斯大任之基;侧身修行,乃中兴之本。自古成大兴者,未有不自困心横虑,觉悟知非而来者也。 有二语焉,曰: 无好快意之事,常存省过之心 。”

曾国藩把自省视为人生之一大快乐之事,每日在空闲之余,记下自己的心得,反复洞察自己的思想言行,借以达到他所追求的“静坐养心,平淡自守,改过迁善”的人生境界。

古人云:“自反者,修身之本也。本得,则用无不利。”自反者,即自省之人,把修身的根本问题都解决了,那还有什么事业成就不了的?

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回顾自己的“人生哲学”时指出一条,就是坚持每天反省一次:“我是否老老实实地在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时刻鞭策自己,保持强烈的修正意识,不断改进自身和企业的工作。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习可以让人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看到别人有杰出的地方,就要努力学习对方的优点,开阔自己的视野,完善并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而学识水平也将决定着你思考的角度、广度和深度。如果看到别人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毛病,要勇于自省,勇于剖析自己的过失,这样过错自然会慢慢地减少,德行也会慢慢地提高。

善于自省之人,主动学习意识必定很强,能够认清自我,并善于借鉴他人良好的经验,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拓创新。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做事时自然会得心应手,做人也定会得到他人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