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厚德载物 卓越人生的坚实根本(6)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谦虚的人更自信,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技能以及所取得的成就都有着客观的评价,他们有谦虚的资本,自然是充满信心。谦虚的人卑己尊人,他们会以人为师,孜孜不倦地向别人学习,虚心地接受他人的批评,借鉴吸收新的东西。

周昉是唐朝时期的著名画家。有一次,他应邀为一座寺庙绘制壁画。他事先在路边画了一幅草图,来往行人边看边品头论足,周昉在一旁仔细听着,将别人好的建议牢牢记下,然后对草图斟酌修改。一个月之后,草图越来越精美,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这时,周昉依照最后的草图,挥笔作画,这幅画最终也成了传世珍品。

在《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观桓公之庙,有器焉,谓之宥卮。孔子曰:“善哉!予得见此器。”顾曰:“弟子取水。”水至,灌之。其中则正,其盈则覆。孔子造然革容曰:“善哉,持盈者乎!”子贡在侧曰:“请问持盈。”曰:“益而损之。”曰:“何谓益而损之?”曰:“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日中而移,月盈而亏。是故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陋;武力毅勇,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德施天下,守之以让。此五者,先王所以守天下而弗失也;反此五者,未尝不危也。”故老子曰:“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不新成。”

孔子认为,事物旺盛了就要走向衰落,欢乐到了极点就会转向悲哀,太阳到了正中就要向西偏斜,月亮圆满了就会逐渐缺损。因此,聪明睿智要靠检查自己的愚拙来守持,多闻善辩要靠检查自己的孤陋来守持,勇武刚毅要靠检查自己的畏惧来守持,大富大贵要靠检查自己的节俭来守持,德行精进要靠检查自己的谦让来守持。这五条是圣明的先王守护天下的法宝,少了这五条,没有不发生危险的。所以,《老子》中有言:保持“道”的人不贪求满足,正因为如此,才能去故更新。

正如加尔多斯说的那样:“一种美德的幼芽、蓓蕾,这是最宝贵的美德,是一切道德之母,这就是谦逊;有了这种美德,我们会其乐无穷。”

“人必有一善,集百人之善,可以为贤人;人必有一见,集百人之见,可以决大计。”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还提倡“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学习可以让人的视野更加开阔。

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集聚更多的力量和智慧,不断地完善与提高自己,这样才能在社会竞争中有长久的立足之地。

四、德者直行,浩然正气

文天祥在《正气歌》中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任何一种正义的、符合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事业都需要我们坚守气节。我认为,卓越人士必须要善养浩然之气。

中国古人无不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最高理想。“修身”即为“做人”,是读书的首要“宗旨”。孟子把做人的原则阐述得更加深刻,曰:“吾善养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中记载:有一次公孙丑问孟子,你有什么擅长。孟子曰:“吾知言,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矣。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孟子认为:浩然正气,最伟大也最刚强,靠内心的正直去培养此气,就会力大无穷,充满天地之间。浩然正气,要和义行、正道配合,不然,就没有力量,它是集正念、正道日积月累取得的,不是非正念邪道取得的。如果行为不符合正义和正道,它就萎缩了。

正气是由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心理、性格积淀而成的凛然气节。要培养此气,有三个条件:第一是“直”,包含真诚和正直两个意思;第二是“义”,义者,宜也,代表在各种情况下,随时都要用理性做判断;第三是“道”,人生的光明大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