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厚德载物 卓越人生的坚实根本(12)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自强不息的信念根植在仁人志士的生命意识深处,他们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自强不息是一种美德、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和一种境界。

孟子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自强不息的人不会怨天尤人,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和积极处世的热情,而是在生活的磨炼中不断增强奋勇拼搏的锐气和魄力,创造美好的人生。

人的一生如同在大海中航行,随时会遭遇波浪和风暴。遇到艰难险阻时,要有坚忍的意志和奋进的勇气,才能积攒足够的力量,爆发生命的激情,战胜艰难困苦,站在成功的巅峰!

七、低调做人,高效做事

《老子》中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这是告诫我们骄傲自满会使生机窒息,失去奋斗的力量。做人保持低调随和,做事保持务实高效,这是一种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老子曾说过:“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晚清重臣曾国藩当年在攻下金陵之后,其声望已是如日中天,达到了极盛。而湘军将领也是立居高位,手握重兵。曾国藩有着丰富的政治经验和相当高的个人修养,他说:“长江三千里几无一船不张鄙人旗帜,外间疑敝处兵权过重,利权过大。盖谓四省厘金络绎输送,各处兵将一呼百诺,其相疑良非无因。”

曾国藩深知树大招风的后果,湘军的鼎盛定会引起朝廷的猜忌与朝臣的妒忌,所以他自己在战事尚未结束之时就先筹得巨款,进行自我裁军,消除了朝廷的顾虑,曾氏家族也求得了平安和兴旺。

泰戈尔在《飞鸟集》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一个人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他最接近伟大的时候。”曾国藩深谙处世之道,在自己取得较大的成功之后,排除纷杂,收敛锐气,退而不隐,强而不显,带着一颗平常心,达到了“至誉无誉”的境界,为众人所钦佩和敬仰。

而三国时期的杨修则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在辅佐曹操时,他恃才傲物,不按礼法行事。“鸡肋”之事更是引来了曹操的嫉恨,欲除之而后快。聪明反被聪明误,最后落得个被杀头的下场。“自高无卑,无卑则危;自大无众,无众则孤。”通过“唱高调”,也可能会得到一些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但这种造起来的势,大多不会长久。处世高明的人,不会过早把自己的优势暴露出来,以免引起他人的嫉妒和反感。只有低调做事,取得成绩不张扬,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才能长盛不衰。

青蛙和大雁的故事,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秋天来了,北雁南飞,青蛙十分羡慕。于是便和自己的大雁朋友商量,能不能带上自己去南方。能够不和自己的朋友分离,这自然是一件好事,于是大雁很高兴地就答应了青蛙的请求,却又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它带走。青蛙也很着急,灵机一动,便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说:“我们可以找来一根木棍,你们抓住它的两端,我衔住中间就可以了。”就这样,青蛙在大雁的协助下,终于飞上了天空。下面其他的小动物都非常羡慕,纷纷赞扬青蛙聪明,青蛙也因此自鸣得意起来。大雁看了之后十分不悦,便对青蛙说:“既然你这么有智谋,那你自己飞吧。”说着,便松开了木棍,青蛙于是从天上掉下来摔死了。

青蛙的失败,源于其功利心态,我们必须时刻以低调、不炫耀的姿态出现,这样才能取得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在奋斗过程中,我们还要时时刻刻有危机意识,要永远保持创新的精神,永远“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家父曾经告诫我们兄弟姐妹要“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他对我说:“不管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丰衣足食也好,扬名立万也罢,总之无论你的理想多么远大,一定要活在当下,着眼于当下,务实于当下,做好当下的每一件事,踏踏实实地踩出自己脚下的每一步路。”

一个人将消极变成积极,被动变成主动,工作起来就不会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