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厚德载物 卓越人生的坚实根本(11)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面对逆境,虞诩坚韧勇敢,不屈服于任何一方势力,他放手一搏,最终抓获了扰乱社会的匪徒,稳定了社会局面。那些面对困难依然百折不挠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只有经历了逆境的磨炼,才会让人变得更坚定、更勇敢,真正地走向成功。

郑板桥说:“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人是可以通过努力奋斗改变自身境况的,那些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地去追求和探索的人,最终定会收获成功与喜悦,体会到生命的真实与厚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人物之一。他被称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十年之内连升十级,他的为官哲学广为流传,而他在军事和文学领域也都有不错的建树。但在这些光鲜的背后,是他多年的隐忍。很多人骂他是大汉奸、卖国贼,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努力,始终在与艰难困苦进行着斗争。他说:“打脱牙,和血吞。”

曾国藩正是拥有这种坚毅的品质,才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在成功的路上,往往是充满困难和艰险的。坚韧卓绝的意志,坚毅不屈的气度,是成为真正的强者与成功者的保证。富兰克林说:“唯坚韧者始能遂其志。”坚韧是一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年轻人应该在现实生活中磨炼的品质。人唯有不可摧毁的坚韧精神,才能在人生道路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价值。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年轻时家境贫寒,他一个人必须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一次,瘦弱矮小的松下幸之助到一家电器工厂求职。一位负责人看到衣着寒酸、又瘦又小的松下幸之助,感觉很不舒服,但又不便直说,于是就找了一个借口说:“我们现在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这本是一个婉拒之辞,但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幸之助真的又来了,那位负责人又推托说有事,过几天再说吧。过了几天,松下幸之助又来了。就这样反复了多次,最终这位负责人没办法只好说出了真正的理由:“你这样脏兮兮的,是进不了我们工厂的。”

于是,松下幸之助回去借了一笔钱买了一身新衣服穿着整齐地又来到公司。负责人最后只好告诉松下幸之助:“你知道电器方面的知识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两个月后,松下幸之助再次来到这家企业,说:“我已经学了不少有关电器方面的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项来弥补。”

最后,那位负责人被松下幸之助锲而不舍的韧劲和耐心打动了,同意让他进工厂。后来凭借执著的奋进精神,松下幸之助的事业越做越大,最终成为名扬世界的企业家。

《劝学》中荀子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任何时候,都不能停止前进的脚步,要把挫折和挑战看做是有益于人生的一种历练,要靠着坚韧的毅力开始新的有意义的生活。

亘古以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江泽民曾经指出:“我们的先哲通过观察宇宙万物的变动不居,提出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思想,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变革创新、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结果。”

在“刚健有为”和“自强不息”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很多的志士仁人都是志存高远、自立自强、坚韧不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不断地向前推进。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写道:“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曹雪芹年幼时家境富足,后来由于父亲获罪致家道中落,等到曹雪芹中年时,常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穷困潦倒的日子。但就是在这种凄惨的境况下,曹雪芹还发奋著述,“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最终用毕生的精力、心血和学识创作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红楼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