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仁者爱人 卓越人生的人格修养境界(7)

修正哲学Ⅰ 作者:修涞贵


人不仅有遵守社会道德的基本义务,而且对社会有更高的义务,即奉献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论语·雍也》中说:“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孔子要求君子、贤达、君王要具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高尚道德品质。

“仁者爱人,博施济众”是每一位想拥有卓越人生的有识之士必须拥有的理念。人只有做利他之事,做众人皆大欢喜之事,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拥护,才能持久地拥有卓越的人生。

郭沫若先生说得好:“每一个人要把自己当成人,也要把别人当成人,事实上先要把别人当成人,然后自己才能成为人。”

“君子无德怨自修”,修己就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而拥有仁爱之人的事业自然会步入更高的台阶。

五、有容乃大,豁达多成

大乘经上说佛菩萨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法界”。意思是说,他们的心胸肚量能够容纳整个宇宙,大千世界更不在话下。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包容是一种善,是一种美,是一种睿智和明达,也是一种修养、一种成熟,更是一种境界。有容乃大,豁达多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宽广的胸怀,也可以在危机之时处变不惊,从容应对。

天地之间,只有人的胸怀最大。心胸广阔、睿智大度是做人的一种豁达和智慧,也可以体现出一个人较高的修养和美德。正所谓你若能容得下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能容得下你。

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就是用他的宽容,赢得了将士们的尊重和忠诚。

一次,楚庄王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时,蜡烛忽然熄灭了,屋子里顿时漆黑一片,有个臣子便趁机摸了一下楚庄王爱妃许姬的手。许姬也很聪明,便趁势将其帽子上的缨给扯了下来,匆匆回到座位后,悄声对楚庄王说:“刚刚有人调戏我,我已经把他的帽带扯断了,您赶快命人查看一下。”

楚庄王听了,连忙命令手下不要点亮蜡烛,说:“我们就趁着这月色,脱帽痛饮一场。”众人都不知内情,欣然脱帽举杯。就这样,楚庄王为这位臣子化解了一场危机。后来,楚庄王攻打郑国时,有个将领过关斩将,直逼郑国首都。此人就是当年调戏许姬的那个臣子。

《尚书》中有言:“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宽大仁慈,体现胸襟和气度,涵养与明智。广阔的心胸能够成就大事业,因为这种润物无声的修养和气度,可以赢得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夺取帝位后,不计前嫌,量才重用了魏徵等一批旧臣,而魏徵等人也是“喜适知己之主,竭其力用”。于是,在老臣们的鼎力辅佐之下,李世民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大业。所谓“无度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李世民虚怀若谷,豁达大度,忠恕待人,为江山社稷着想,量才而用,最终成就千秋伟业也是历史的必然。

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仁爱的品质。服人以德,不以威,对别人的释怀和接纳,也是在为自己增加成功的几率和砝码。

连任两届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对一切人都宽大仁爱,有着君子的雅量。

曾有人批评林肯总统对待政敌的态度:“你为什么试图让他们变成朋友呢?你应该想办法打击他们、消灭他们才对。”

“我难道不是在消灭政敌吗?当我们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总统平静地回答。

“宽宏大量,何所不容。”睿智的人目光远大,洞明世事,胸怀广阔,勇于开拓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

当年刘邦被项羽困在荥阳,几次催韩信发兵过来解围,但韩信都按兵不动。后来韩信在决定发兵救刘邦之前,差人给刘邦送来了一个表章,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看了之后很恼火,觉得韩信是趁自己危急之机以封王相要挟,真是让人无法容忍!刘邦正要对来人发火,见在旁的张良对自己施眼色,刘邦顿悟,于是改口说:“大丈夫生当封王拜将,要当就当真王。就封韩信为齐王,还说什么假不假呢?”

《左传》中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