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节:周映彤的回忆: 对洋教的敌意(1)

伤残的树 作者:韩素音


第五章 周映彤的回忆: 对洋教的敌意

周映彤的回忆: 对洋教的敌意0我于1886年,即中法战争后一年,生于甘肃灵州,我父亲在那里当县官。我出生的时候,我母亲正处在悲伤之中,因为她的干女儿刚死去。这些情况我一定要讲一讲,因为它们影响了我的一生。世事就是这样,总会以一种不可捉摸的方式回到它的源头。一个完整的循环,如同潮涨潮落,自然而又冷酷。

对于基督教,我家抱着儒教的不可知论的漠然态度,尊敬祖先作为文明人的理性已经足够,为什么还要在理性的天地中充斥鬼怪神灵?长子每天晨晚在祖宗牌位前敲钟,添灯油,婚丧喜庆都选择黄道吉日。能做到这些也就够了。

但是,这种带有蔑视的冷淡态度,在我出生之前变成了强烈的仇视。这同基督教宗教内容无关,而是因为教会各个派别在政治上对中国的侵蚀蚕食。

就我们家而言,在1885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人夺走了安南之前,并没有表现出对洋教的特别敌意。当时法国人在亚洲已经兴风作浪了几十年。他们差不多在每个地方都遇到英国人跟他们作对,只在印度支那没碰到对手。法国人占领了河内,挡住了英国人侵占北缅甸的步伐。两大列强都垂涎于中国蕴藏的巨大财富,都渴望打通中亚与西藏的贸易通道,同时也都了解到,四川是进入西藏的门户。英国人那时企图用速战速决的方式吞并直到四川的整个长江流域,制止法国人的攻势。法国人则从云南侵入中国。我们成了这场饕餮大战的牺牲品。在伦敦和巴黎,英法之战已露出端倪。

四川群情激愤,要求朝廷出兵保护本省,兴办团练。在安南北部,农民们也组成了名为黑旗军的游击队,与法国人开战,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法国人则采用了他们所谓的“以智取胜”的策略: 炮击台湾,摧毁我国海岸线上的船坞,封锁长江沿岸的港口。他们的军舰也大举进攻,屠杀沿海村庄的村民。

虽然黑旗军在谅山打了胜仗,远在北京的朝廷却没有及时得到报告,得到报告后也没给予重视。自1860年起就担任中国海关关长的英国人罗伯特?哈特爵士(鸦片战争后,因为要付战争赔款,中国的海关税收一直由外国人掌控)此时毛遂自荐,要充当调停人。他担心黑旗军会像太平天国一样再发动一场武装起义。伦敦和巴黎由于害怕中国再一次出现全面暴动,便达成了一项侵害我国利益的协议: 法国人占领安南,英国人占领缅甸。为了逼迫清廷尽快签署条约,居中调停的罗伯特爵士居然扣押了中部各省通过京杭大运河往北京输送粮食的船只。北京有两百万已经不那么风光的满清贵族,也就是所谓的旗人。他们终身享有现银俸禄,粮食、肉食、棉布、丝绸、毛皮都免费配给。漕运一停,朝廷只好接受两大强国强加的条款。法国人拥有了安南的主权、铁路经营权和两大港口的所有权。他们还通过条约为罗马天主教传教士争取到了更多的特权。这就导致了四川等地出现了敌视洋教的情绪,而基督徒们也没有想办法抚平这种情绪,致使这种情绪越积越浓,终于在19年的义和团起义中大爆发。

其实,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强加在中国人头上的各项条约,其内容不外乎索要赔款及在华的种种特权,同时也包括给在华传教的“圣教门徒”大开方便之门的诸项条款。甚至外国商行对这些“圣教门徒”也啧有烦言。

四川是罗马天主教传教士挺进中亚的前哨主阵地。法国的牧师们从成都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西藏和蒙古。假如他们打着宗教的幌子所从事的那些非宗教的勾当不是过于明目张胆,他们的勇气和吃苦耐劳还是值得赞许的。天主教的牧师和主教会在洪水和饥荒的时候把整个村子买下来,依靠武力霸占城市里最好的地块修建教堂。他们把原来的住户撵走,却不付任何补偿。天主教的牧师们组织了自己的武装,其权势甚至凌驾于中国当地的行政长官。有些主教被赐予知府加总兵的职权。他们乘坐八抬大轿,前面有人鸣锣开道,从街上走过时,所有人都要放下手头的活计,站起身来,解开头巾,向主教大人鞠躬致敬,心头忍受着被竹杠击打般的痛楚。

没有人敢告牧师或洋教徒的状。牧师们像外交官一样享有豁免权;洋教徒们也声称自己不受法律约束。在教会的庇护下,洋教徒们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逃避一般的法律责任。他们只要说自己在抵制“异教习俗”,就可以要求教会的保护。在堂上,洋教徒不用像其他人那样下跪。他们说自己只接受基督教的教义,用不着服从中国的法律。他们太霸道了,老百姓都说“鸡蛋哪能碰石头!”谁都不敢控告洋教徒。许多书都记满了这些“圣教门徒”的斑斑劣迹。

因此,在1885年和1886年,四川的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反天主教的暴动。有些城市里的官绅家庭也卷入其中。我们家也卷了进去。

我母亲极为疼爱的干女儿是一户李姓商人的独生女。长江沿岸的港口对外国人开放后,她父亲给洋行做一个小买办赚了些钱。商人的妻子和我母亲结拜为干姊妹,相约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子女一样对待对方的子女。

有个姓屠的洋教徒,也跟洋行做买卖,但实力更雄厚。因为是“吃洋教”的,大家都瞧不起这个屠姓商人,但也怕他。他帮洋牧师买房子、买地,帮他们找译员和僮仆,从每一桩交易中收取佣金,据说连洋人家的花匠也要付给他回扣。每有针对洋教徒的讼案发生,屠姓商人便上下其手,对当地的行政官员或威胁或贿赂,就因为他的背后有主教给他撑腰。当时四川流行着这么一句话:“当官的见了信洋教的羊拉的屎也会鞠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