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样通过为观众制造不便来提高说服力?

说服力 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


如今,电视购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个电视频道。科林·斯若特是这行里最炙手可热的节目策划,除了担任美国几大知名电视购物节目的编剧外,她的近作还打破了家庭购物频道近二十年来保持的销售记录。

在节目中,斯若特运用的是最为常见的电视购物营销手段,如浮华的广告词、狂热的听众以及名人的认可。但最近,她通过改变电视购物中的电话用语,使购买产品的客户量大幅上升。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个改变让潜在的客户认为将要购买的产品是非常热销的。

这是什么样的一种改变呢?它们又是怎样让销售量大幅增长的呢?

答案非常简单,斯若特将购物专线的电话用语由“接线员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欢迎立刻拨打”改为“线路忙,请稍后再拨”。

表面上看,这样的更改未免太过傻气了,没准它会让顾客担心自己在反复重拨上浪费大把时间。其实,有这样的怀疑是因为我们忽略了人们的从众心理。

简单地说,当人们对一件事抱不确定态度时,他们倾向于观察周围人的做法,以指导自己的行为。斯若特的案例中,试想当听到“接线生正在等待您的来电”时,您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意象:那么多清闲的接线生守着电话,或懒洋洋地挫着指甲,或修剪优惠券。这幅画面传递给人们的是产品需求低迷和销售业绩不佳的信息。

现在再想想当您听到“线路忙,请稍后再拨”时,对产品销售情况会有怎样的推想:脑海里出现的接线员不再是百无聊赖,而是忙于接听一个又一个的购物电话,不得空暇。在修改过的电话用语影响下,顾客受其他匿名顾客行为的暗示并进行购买。他们会想:“如果电话线忙,肯定是其他同样收看节目的人也在打电话购买产品。”

心理学中还有很多案例能证明从众心理对行为的影响。其中一个案例是这样的:研究人员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gram)和同事及一名助手在纽约大街上驻足仰望天空,该姿势足足保持了60秒。其间,大多数行人都匆匆地从身旁经过,并未对他们的行为产生好奇。后来研究人员把仰望天空的人数增加了四名以上。这时,主动停下来和他们一起抬头看天的行人数翻了四倍。

毋庸置疑,他人的行为是决定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但需要指出的是,通常询问研究对象是否受他人行为影响时,得到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这一点,社会心理学家了解得更为清楚。人们对什么因素会影响自己知之甚少。

也许这就是为何在用卡片提醒客人时,设计人员忽略了运用从众心理的原因。他们问自己:“什么会促使我这么做?”考虑这个问题时,他们忽视了他人行为对自己的影响。

结果,注意力全放在环保的宣传点上。从表面看,这是和期望效果最搭得上边的因素了。

事实是,大多数客人住宿期间都曾重复使用毛巾。假设我们直接告诉客人这个事实会怎样?对他们加入环保队伍有影响吗?我们中的两位研究员连同另一位研究员对此进行了实验,以证实重复使用率比通用的环保标志更能说服他人。

在酒店经理的帮助下,我们做了两类标志,摆放在酒店的房间内。其中一个标志是大多数酒店都用的,它出发点是呼吁客人保护环境,参与环保运动以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另一个标志则利用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它直接告诉客人这样的信息:酒店的大多数客人住宿期间至少重复使用过一次毛巾。这些标志被随意摆放在酒店不同房间内。

通常情况下,大学的助理研究员会热心地帮助研究员收集结果。但您可以想象,无论是助理研究员还是酒店客人,都无法忍受有人偷溜进盥洗室收集数据。幸运的是,酒店的侍应生仁慈地充当了志愿者,为我们收集数据。他们要记录的是客人有无重复使用过一条毛巾的信息。

对结果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当得知多数客人都重复使用过毛巾时,人们重复使用毛巾的概率较通用环保标语高了26%。其实我们只不过是改变了标语用词,告诉人们大多数客人的做法。看来,和认为自己不受他人行为影响的观点比,这个增长够说明问题了。

这些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从众心理在说服他人方面的力量上不可小觑。当然,用什么方式向他人传达信息对增强说服力也有影响。听众对这样的话反响应该不会太好,“嘿,就是你!快变成只羊加入我们吧。咩……”一句组织得更为理想的话,如“加入到广大群众中来吧,让我们共同保护环境”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除公益事业外,从众心理对我们的工作也影响深远。在用漂亮的数字来夸耀您的畅销产品时(例如麦当劳的“已经为数亿人提供过餐饮服务”),您一定不会忘记找客人对产品进行推荐吧。这样的推荐对拉拢潜在客户极其重要,因为他们需要对您提供的服务进一步认可才会购买。

或者您可以自己创造机会,让老客户更直观地告诉潜在客户,他对您和您的公司是多么满意。其中一种方法是举办午宴或研讨会,当然还得安排好座位以便老客户和潜在客户能碰面。这样他们就可以自在地交流,老顾客也就有机会为您公司说好话了。

如果午宴请柬上有“敬请赐复”的要求,潜在客户对此表示他回去后会给您致电,那么请肯定地告诉他,您的电话经常很忙,恐怕他们不得不多试几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