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笑谈生死(1)

和谐万岁 作者:李永田


死在睡梦中的老人,人们为他哀思;

死在战场上的英雄,人们为他复仇;

死在病榻上的患者,人们为他痛惜;

死在灾难中的无辜,人们为他扼腕;

死在自己手中的懦夫,人们为他羞辱;

死在刑场上的罪犯,人们对他诅咒!

现在我们继续来谈生死问题。

在“身体和谐,带来健康”的题目下,大谈生死问题,是不是离题千里了?

一点儿也不!因为在一切生命运动中,生和死是两个最基本的自然现象,“朗朗世界,死去生来”才保持着自然界的平衡,创造着社会延续和发展的条件。

不该生的却生,不该死的却死,便会打破自然界的平衡,破坏了人世间的和谐,形成社会发展的阻力。

特别是自誉为“万物之灵”的人,若对生死这样的大问题都懒得思考、不愿面对,哪里还有什么“和谐”可言?

下面,我将几年前与一名轻生者五个小时的谈话辑要摘录如下,谈谈我对生死的看法。

问:李老师,登门拜访想同你探讨关于“死”的问题,不知是不是犯了忌讳?

答:忌讳谈“死”,似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2500多年以前,季路曾向孔老夫子请教关于死的问题,孔子听了以后很反感,训斥他:“未知生,焉知死!”

其实,生与死乃是一个并存的现象,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知死才能珍惜生,为生才能不畏死。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我不忌讳。

问:人死了以后究竟会不会变成鬼?

答:这个问题,早在1900多年以前,王充已经很透彻地做了回答:“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计今人之数,不若死者多。如人死辄为鬼,则道路之上,一步一鬼也。”活着的人只是一代,而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的人则是千千万万代。假如人死都变成了鬼,那么现在的整个世界会全然被鬼所充斥,在道路上行走,每走一步都会遇到鬼。试问,又有谁碰到过鬼?

问:谢谢你,没鬼就好,我死后就不会再同恶鬼打交道、受煎熬了。

答:“鸟之将死矣其鸣也哀,人之将死矣其言也善”。看你情之戚戚、言之切切,似乎与我诀别来了。

问:你感到奇怪吗?

答:毫不奇怪。找我来诀别的人,你不是第一个,大概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问:那你是同意我去死了?

答:也不!因为你是人,你与其他动物不同:动物生下以后,觅食、长大、老死或被宰杀,它为生而生,因而死不足惜;而人,却把生死的问题看得很重,将之赋予一定的道德意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李清照对生死的思考。

但我不知你为什么去死、怎样去死,我怎么能轻易地表态?

问:坎坷的遭遇、不公平的待遇、周围人的白眼、前途的渺茫,一言难尽。我活得太累了,也活够了。

答:保尔·柯察金说过一句话:“人在痛苦中,只有一样东西能拯救他,那就是感觉到人民需要他,知道他的生存并非无益。”牢记这句话,不管环境多么险恶,都决不能轻生;不管身处何种逆境,都要勇敢地奋起!

问:名言警句,我知道的多了!但我不是保尔,我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可有可无的人,没有人需要我。

答:不!生命的道路崎岖而漫长,生命的价值无可估量。“天生我材必有用”,不是没有人需要你,我敢肯定地说,社会需要你!

当社会需要我们活着的时候,便能点燃起生命之火;当社会需要我们忍辱负重的时候,决不能选择无谓的死,要昂首挺胸走完自己的生命旅程;当社会需要我们英勇献身的时候,“砍头只当风吹帽”,决不贪生怕死,而要视死如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