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诚信无价(3)

和谐万岁 作者:李永田


然而,没有!金刚钻的项链再贵,即使是“无价”,也究竟是有价的;而人性,人性之中的“诚信”,却比天价的项链贵重得多!

亲爱的朋友,在写作《诚信无价》的初始,我是满怀信心的,因为我有太多的话要说。

我想鞭挞那些见利忘义的奸商,我想扫荡那些充斥于市的假冒伪劣产品,我想痛斥那些言而无信、朝令夕改的言行。然而,这些语言、这些文字太多太多了,已经司空见惯,还用得着我去说吗?

我想如前面章节那样,把我接触的、了解的一些企业之中关于“诚信”的案例选择出来,娓娓道来,给读者一些启示。但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许多相关的书中都有介绍,又恐人云亦云抑或画蛇添足了。

我也想开列个企业诚信的一二三四,来供企业家参考。但我的这本小书绝不是教科书,而且重要的是,“诚信”在企业之中无处不在,所列的条条再多,也会是“挂一漏万”的。

倒不如把我几年前呕心沥血策划的《诚信山东宣言》,向读者们作一个汇报,也许对我们建设企业的诚信,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山东来人,邀我担任主编,编一本关于“诚信”的干部读本。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夜不能寐。我并非山东人氏,但出生于山东的近邻,不知为什么,脑子里总是把“诚信”和“山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诚信”作为道德和修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居住在地球上的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当然不允许任何一个行业和地区申报专利和商标归为己有。但是,细细想来,“诚信”却实实在在是山东的特产:

首先,山东是至圣先师孔子的故乡,又是亚圣孟子的故乡,孔孟被世人尊奉为“万世师表”,他们创立的儒家学说主体是“为政以德”,将“诚信”作为立国的根本,作为施政的贤人作风,认为这些比“足兵”、“足食”更为重要。在一部《论语》之中,“信”字便出现了38次。

“吾日三省吾身”,主张通过反省自己的言行,达到诚信的理想人格境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等教导都已世世代代铭刻于一切正直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扉之上。山东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对源远流长的孔孟之道中的“诚信”思想精华,领会之深、熏陶之浓远非他国、他乡可比。

其次,山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革命战争的年代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中,都突出地显示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忠诚”和“信任”的品格:妇孺皆知的沂蒙精神,红嫂的故事,淮海战役的小车队;党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彪炳千秋的先烈和劳模:王尽美、邓恩铭、焦裕禄、孔繁森、张海迪……都是齐鲁大地养育的英雄儿女;改革开放的年代中又出现了罗庄“上靠共产党,下靠王廷江”的动人故事,九间棚党支部引水上山的壮举,海尔集团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雄心……这些先烈、英雄年代不同,事迹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用“忠诚”铸造的,“即使碎了,即使破了,留下的每一片、每一片,依然是忠诚!”他们是祖国的骄傲,更是山东的骄傲。完全可以作为山东的“形象代言人”,作为山东的品牌!

再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山一水一圣人”的齐鲁大地历来被人们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被称为“母亲河”,泰山被尊为“岱宗”,孔圣人更成为“万世师表”。在这一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山东大汉”,特别强调“责任”和“承担”,重视“和谐”和“秩序”,讲究“诚信”和“仁义”,“克己复礼为仁”、“以天下为己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他们那里都不是空洞的说教。现实生活中,百姓口碑总爱把“质朴”、“率直”之类的人品与山东人结合在一起。所以打造“诚信山东”的品牌,将诚信作为山东人的集体名片在国内外散发,绝无矫揉造作之嫌。

山东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了建设“诚信山东”的目标,以之作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一个重要课题,这无疑是上合党心、下合民意的大事、好事,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深远影响,怎么估价都不过分。

有鉴于此,我把编一本书的任务,自觉地放大为实施一项巨大的工程。

我设计、联络、说服了一批不同学术领域里有德、有才、有威望的学者,计有: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张全景、国学大师季羡林、哲学家张岱年、词作家乔羽、儒学家汤恩佳、经济学家茅于轼、文物鉴赏家杨伯达、雕塑家韩美林、理论家刘吉、考古学家张文彬、作家苏叔阳、画家袁熙坤、社会学家周孝正、表演艺术家王铁成、歌唱家李光羲,连同本人共16人,共同发出了《诚信山东宣言》的倡议。

我们自觉地以重铸社会诚信为己任,与山东儿女一道,通过编纂图书、举办论坛、巡回演讲、展览展示、影视书画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山东各地、各行业、各领域、多阶层诚信建设的成就。登泰山而呼天下,让诚信之风从黄河之滨、泰山之巅吹拂神州大地,吹遍五洲四海,筑起中华民族诚信的道德长城。

大概是贪大求全了,抑或是越俎代庖了,投入了不少人力和财力,工程还是搁浅了。

现在每每翻看这众多名家的签字、题词,看着心血凝成的策划文案,特别是听到广大群众对“诚信回归”的呼喊,我还真的心有不甘。

我在想:我们既然无力推动一个省的诚信建设,那么,一个市呢?一个县呢?一个乡镇呢?一个街道或一个乡村呢?假若全然不成,那只有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