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懈创新(1)

和谐万岁 作者:李永田


创新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的源泉。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一段对“创新”十分精辟的论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党和国家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把能否创新提到关乎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的高度。我们用这句话来理解企业创新的重要性,我认为,也是十分贴切的。

改革开放30年来,各式各样的企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在中华大地上冒出来,只要到工商局企业注册的大厅里去看看,就会令人感到无比振奋。

但也常听企业界的朋友说:别看每天都有企业诞生,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在破产、在消亡。有人说中国企业的平均寿命是3年,有人说是5年,还听说商务部有个统计,是年。而企业品牌的生命力更短,平均不足2年。

在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的现代社会,企业的平均寿命为什么竟然如此短暂?

原因当然有很多,然而缺乏创新理念、缺乏创新机制、缺乏创新产品,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社会在急速发展,科技在飞速进步,新旧商品在迅速交替,产品在不断推陈出新。不能与时俱进的企业,墨守自己的陈规,固守原有的产品,哪能融入时代的潮流?不能汇入全球化经济的潮流,在激烈的竞争之中,不被淘汰才是怪事!

每每说到企业的“和谐”,人们马上想到是老板善待员工、员工热爱企业,这是不错的,但并不是和谐的全部内容。不懈地创新,与时代前进的脚步合拍,也是“和谐”,这是常常被一些企业家忽视了的、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和谐”。

近年来,我们的社会上开始出现一个新词——“文化创意产业”。它被公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有的经济学家惊呼这是“21世纪最后一块暴利蛋糕上的奶油”。

目前,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值已达960多亿元人民币,占GDP的14%以上,估计到2010年,其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

其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世界上已是方兴未艾。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都在创造着220亿美元的财富,并且以5%的速度递增着,而美国的增长速度为14%,英国的增长速度为12%。

文化创意产业又叫“创造性产业”或“创意经济”。它源于人们的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来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岗位。

人们往往用旅游业急速发展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范例,来诠释文化创意产业的神奇。

人们往往将美国的《读者文摘》年收入2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当作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

人们往往将电影《泰坦尼克号》、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成功的案例。

人们往往用一个韩国影星裴勇俊创造的价值,竟然相当于韩国出口18000辆小汽车的利润对比,来说明文化创意产业的巨大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只是众多产业和企业中的一部分,但我认为,所有的产业和企业都应该从文化创意产业之中去体味“创新”的精髓。

企业的创新包括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广告创新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乃是观念创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