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万事开头难

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吴印咸


刚成立的延安电影团设备奇缺,可以说摄影器材简直比人的生命还重要,而当时,日军的飞机又经常来延安上空进行轰炸扫射。一次,吴印咸刚把摄影机拆开,准备对机器进行检修,敌机突然来袭,一颗炸弹在离吴印咸住处不远的地方爆炸了。气浪震塌了房角,情况十分危险,可是吴印咸根本没有想到个人安危,他的眼中只有刚刚被拆开的摄影机!他不顾一切地扑到已经拆开的机器上……过了好一会儿,敌机远去了,他从尘土中爬起来,来不及扫落满身的尘土,就坐在地上仔细地将零件捡收起来进行组装,所幸连一颗螺丝钉都没有丢失,吴印咸这才放下心来。此事惊动了中共高层领导人,周恩来和谭政亲自赶来电影团询问详情,慰问了吴印咸。

刚成立的电影团虽然设备极其简单,但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决定拍一部大型纪录片。根据周恩来的意见,电影团拍摄的第一部片子定名为《延安与八路军》。

拍摄纪录片,吴印咸并不陌生。1937年,也就是吴印咸来到延安之前,他就曾经与同窗挚友许幸之合作拍摄了一部名为《中国万岁》的大型纪录片,欲以此揭露日军的侵略暴行,表现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气概。可惜的是,这部历经千辛万苦拍摄出来的大型纪录影片却被国民党政府检查机构以“宣传共产”的莫须有罪名,将底片及拷贝片统统销毁,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大憾事。

接下《延安与八路军》的拍摄任务后,吴印咸深感责任重大,与电影团成员经过反复研究后,决定先拍延安部分,然后到敌后根据地拍八路军部分。在拍摄电影的同时,还将拍摄反映延安与八路军生活的照片。

1938年10月1日,《延安与八路军》在陕西中部的桥山黄帝陵拍下了第一个镜头。1939年初,吴印咸一行完成了延安地区的拍摄计划,准备到晋察冀敌后拍摄华北八路军抗日的镜头。

临行前,十分关心影片拍摄情况的毛泽东特地接见了他们,并请他们吃饭。毛泽东向他们询问了电影团的工作情况。他们一一作了汇报。当了解到电影团的主要困难是器材严重缺乏时,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也许你们现在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但将来总有施展才能的机会。现在要你们拍长征就不可能,但以后就可以了。我们八路军没有别的可以依赖,一切靠自己奋斗!”

毛泽东的一席话生动实在,说得吴印咸等人不停地点头,并将这番话铭记在心里,成为电影团后来的工作指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