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欢迎美军观察组(1)

梦开始的地方 作者:吴印咸


1942年新年伊始,在重庆的周恩来便开始与美国驻华使馆外交官范宣德、约翰?斯图亚特?谢伟思、戴维斯等人进行了积极的接触,并建议一些比较务实的驻华美国人员到延安去看一看。

1943年1月23日,谢伟思在回国述职报告中向美国政府提出“中共军队的价值不容忽视”,“应当派代表访问中共根据地”,看看中国共产党人控制的地区到底是什么样子。

1944年2月19日,罗斯福致函蒋介石,向其提出了向抗日根据地派遣美军观察组的要求,但蒋介石并没有答应罗斯福的请求。同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奉罗斯福总统之命访问重庆。经过三天的谈判,华莱士终于以美国驻重庆的B-29远程轰炸机队需要根据地情报为理由,迫使蒋介石答应美方向延安派遣观察组的要求。

1944年7月22日,首批美军观察组成员在组长大卫?包瑞德上校率领下,乘一架美国空军的运输机降落在延安机场。美军为观察组命名的军事代号是“迪克西使团”。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期间,吴印咸除了拍摄美军观察组的活动情况外,又多了一项工作—常到美军观察组专用暗室里帮美国人洗印照片。

中共中央热烈欢迎美军观察组。中共领导人对美军观察组的到来十分重视,在观察组到达延安后的当天晚上,即为观察组举行了当时延安最盛大的欢迎宴会。

8月15日,《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欢迎美军观察组的战友们》的社论,这篇社论是毛泽东亲自修改审订的,并在原稿标题“欢迎美军观察组”之后加了富有人情味儿的“战友们”字样。社论说:“我们欢迎美军观察组诸位战友,不能不想到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光辉业绩,和美国人民见义勇为、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在我们中国的抗日战场上,美国亦直接和我国人民并肩作战,成为最亲密的战友。”

在延安,观察组的美国国务院代表谢伟思与毛泽东先后进行了50余次谈话,并撰写了100余份有关延安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报告秘密呈送华盛顿。

美军观察组的报告中认为,中国共产党真心抗日,得到广大民众的真正支持,领导着一支年轻的战斗力强、素质良好、士气旺盛的人民武装,确信中国共产党将把握未来中国的命运。因而建议美国政府全面支持国共两党,推动中国政治潮流向联合政府的方向发展。观察组的报告对当时美国驻华军方和罗斯福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对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的工作十分重视支持,不仅与美军观察组的成员多次交谈,还时常参加他们的活动,包括美军观察组组长包瑞德的授勋仪式。

美军观察组组长大卫?包瑞德上校是美国军队的“中国通”,1924年任美国驻华公使馆助理武官,同时学习汉语。

在吴印咸印象中,包瑞德秃头,圆脸,比一般中国人略高。他身体强壮,体态匀称,看上去根本不像50多岁的人。刚到延安时,中共中央准备给包瑞德等人盖房子,被他谢绝了,最后只用水泥筑地基,用厚木板做墙壁,建成了里外两间的木结构平房。

1944年12月初,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海军上尉希契回国述职。临行前的一天傍晚,毛泽东递给希契一封由朱德总司令亲笔签名的给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上将的英文信件。在这封信中,毛泽东表示:如果美军在山东半岛发起登陆作战,中国共产党愿意配合。1945年1月6日,肩负毛泽东委托的希契向参谋长联席会议作了有关延安情况的报告。

由于太平洋战争的迅速进展,美军首脑机关决定在战争后期使用原子弹加速战争的结束,原计划在华北和日本本土进行的大规模登陆作战计划被取消。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第一次合作计划就这样无果而终。

1945年初,包瑞德被免去美军观察组组长职务,由在莫斯科当武官时即以“坚决反共”而闻名的耶顿上校接替。1945年4月4日,美军观察组离开延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