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三农”问题始终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把一个问题不断地加以强调,以至上升到“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的高度,唯有“三农”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可喜的是,近年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有了创新性的突破,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随着5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推出,不仅形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完整的政策体系,而且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氛围。

在中央领导同志亲切关怀下创刊的经济日报农村版生逢其时,2004年创刊时即把“三农”问题的深度调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我们成立了研究部,专门从事“三农”问题的调查。几年来,在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下,先后就农民工问题、农民工艾滋病防治问题、农民看病难问题、城市孩子眼中的农村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等问题,进行了调查,并形成了调查报告。这些调查报告大多引起了较好的社会反响,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其中有多篇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肯定。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立足于制度和政策,要着眼于经济和物质方面,还要着眼于人,特别是城乡青少年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应该通过交流与沟通实现新的认识和理解,缩短城乡青少年心灵之间的距离。“城市孩子眼中的农村”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这组调查即为此目的设计和实施。这组调查不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还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的批示。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调查”是国内媒体关于此项工作最早进行的比较全面的深度调查。调查报告受到了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的批示。他不仅充分肯定了这项调查,而且还委托有关同志向我们转达了他的感谢。

“农村报刊市场调查”是我们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联合开展的调查项目,并得到了全国三农类报刊的大力支持。此项调查最终形成了主报告、分报告等共计10余万字的报告。报告呈送给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后,受到了刘云山同志的批示。

2005年7月,来自卫生部的一则消息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农民工成为艾滋病的高危群体。为了全面了解农民工预防艾滋病的情况,向广大农民工普及预防知识,我们在第一时间组织实施了“农民工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调查报告受到了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高度重视,并作了批示。随后,该报告还获得了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办公室和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联合颁发的“首届艾滋病好新闻”奖,并在中国农业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学术研讨会上作了学术交流。

“农民看病难调查”是历时最长、投入人力最多的一个调查项目,其中的一些篇章在刊发时即为国内各大媒体和网站所转载。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在读了这些调查之后,还专门为我们写来了分析文章。需要指出的是,随着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农民看病难的问题这两年有了明显的缓解。

我们不是专业的调查人士,只是一群有责任感的新闻人,对“三农”问题投入了应有的热情!研究部在孟鑫博士的主持下具体实施了每一项调查工作,原副总编辑丁海东在策划“农民看病难”的调查时,仅策划报告就写了上万字。绝大部分的调查是集体协作的结晶,但个别调查也主要是孤军奋战的成果。比如,“农民犯罪现象扫描”的主要负责人为韩晓龙,“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为王冬冬,“长春实践‘三关爱’理论纪实”的主要负责人为武文杰,“打工360行”的主要负责人为滕卉荣。而“农村孩子眼中的城市”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则凝聚了渤海大学新闻系部分学子的热情和劳动,系主任何村教授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三农”问题是个大题目,需要继续做出也一定能够做出更精彩的文章来。尽管今天的《经济日报农村版》已改为《中国县域经济报》,但我们立志“调查三农”的初衷未改,也盼望有更多的调查成果与读者见面,并期待读者的批评和指教。

最后还要说的是,《调查三农》能成书出版,与人民出版社的编辑贺畅女士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最初的沟通与协商,到内容的取舍与编辑,乃至装帧的谋划与确立,处处体现出贺女士的细心与耐心。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而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仅以此书的出版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

(2005年7月—8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