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穿梭

调查三农 作者:许宝健


采访对象:相飞,男,19岁,陕西周至县马召镇人

人物群体:快递员

人数总量:北京有400多家快递公司,20万~30万快递员

群体特征:在各办公区、居民区间递送信件、物品

月均收入:1000元左右

“拦截”相飞3次,每次都是以“您好”这样的开场白开始,又立刻以“再见”这样的问候语结束,以至于想多跟他说句话的时间都不给。相飞的时间按秒算,工作性质决定了他必须争分夺秒。

想问相飞的手机号,也被他拒绝了,他说自己没钱,没买小灵通,手机是为了方便和公司、老家联系他才配的。

但经不住我软磨硬泡,相飞还是答应,等他晚上送完件,在石景山石槽站边的一家小饭馆见,那是他经常吃饭的地方。20点30分,相飞骑着他那辆已辨不出颜色的自行车准时到了。他麻利地停好车,“没迟到吧!”相飞得意地问。从厂桥到这里的路不近,相飞说半小时前刚送完最后一个件儿,他骑车实在是神速。

“干我们这行,迟到是大忌。”北京堵车太厉害了,刚工作的时候,相飞坐公交车送件,可堵起车来,哭爹喊娘都不灵,客户的件儿送不到,不仅挨公司的训斥,客户的投诉也是少不了。对于相飞来说,打出租车是奢侈的想法。按公司规定,快递员每送一个件,公司会按距离远近付给他们1~2块钱的提成,多送就能多提。底薪是固定的,一个月550块钱。“1000块钱够打几次车?”相飞笑问。相飞每月的收入,完全捆在自己的两个车轮上了,最多的一个月,他送了302个件,这在他们公司可是个纪录,至今无人打破。那个月,他领到了1400元的工资。

一年前,他还在镇上打零工时,表哥告诉他自己所在的北京快递公司缺快递员,条件是熟悉北京的地形、街道地名和标志性建筑物,初中以上并具备一定的普通话沟通能力就可以。前一个条件可以慢慢适应,后面的条件,相飞都具备。2005年10月,相飞跟着表哥来到北京,进了表哥工作的这家快递公司,3个月的试用期过后,相飞迅速成为公司的主力之一。

相飞每天的工作任务就是取件和送件,早上7点30分到公司领单,8点准时出发,收工时间不固定。按照客户的要求收取并送达,贵重的快件送达后,要打电话回客户那里告之。相飞说:“不是贵重的快件我也打,这样可以让客户放心,我一般都是向收件公司借电话,很少有人拒绝的。”

自行车是这个行当必备的工具,相飞把他那辆破自行车称为“奔驰”,连续丢了3辆二手自行车后,相飞对这辆车疼爱有加——不擦不洗,用相飞的话说“车越破,丢的可能性越小。”“地图是我们这行的‘指南针’,平时我们可没有工夫问路,就是有时间问,也很少有人会告诉我们。水得自己提前准备好,我一般一天要喝两瓶,要是每天花4元钱喝水就不划算了,相当于两趟快递白送了。”相飞包里两个矿泉水瓶里还存有喝剩的茶叶残渣。

“我们干的虽然是体力活,但得动脑筋,先去哪后去哪都要有计划,不能乱,也不能绕弯路,更不能背太重的东西送取件,那样会影响速度。”按照相飞的速度,一天至少要跑一二百里路。“赶时间我倒不怕,就怕碰上雨雪天,一些大件货物不好送,如果损坏了是要照单赔偿的。你说一天才赚多少,碰到这时候,除了多加小心以外,也只能碰运气了。”相飞淡淡地说。

做快递,没有休息日,哪家快递公司都是如此。休息会影响快递公司和个人的收入,相飞也没有听说双休日给双薪这一说,他只知道只有出全勤,才能拿全薪。

尽管相飞的快递业务很过硬,但他也时刻能感受到这行的压力,相飞说:“4月份,我到一家外国人开的公司送快件,秘书不在,外国人跟我说话,我听不懂,结果就丢了那家公司的业务。以后再有这样的件,公司都不派我去了。现在北京的快递公司太多了,竞争相当激烈,相互间都在抢业务。我听公司领导说,北京的外资公司和机构也在天天增加,业务也越来越多。现在各快递公司最缺的是有一定外语口语基础的快递员。外语我不行,可我弟弟的外语不错,下个月,我准备让我弟弟也来北京送快递,他今年没考上大学,让他来北京,攒一年学费复读,顺便也能教我点外语。在这里出苦力总比在家待着强,在老家就是有力气也没处使。”

相飞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从一幢楼赶往另一幢楼,在北京城里不停地穿梭,和时间赛跑。“家里人总念叨我,让我注意安全,可我们本身就卖苦力的,干这活儿,把命都拴在自行车上了。公司也没给我们上保险,哪天说没就没了。唉,干一天算一天吧!”

相飞说,现在是没时间,等有时间了,也想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找找对象,谈谈恋爱。等把北京城跑熟了,以后做调度、做老板,像北京人一样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