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治水方略(2)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梁一带为汉江源头,即漾水的另一分支五丁北峡水。但据当代人考证,五丁北峡水基本上已经无水,显然不能成为汉江源头。

北南西三条河流,究竟哪条是汉江的正源呢?《禹贡》把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番冢山的漾水作为汉江正源,《辞海》中汉江正源也是指漾水。

地理学界对如何确定一条河流的正源(又称主源)有较大分歧。从学术意义上讲,确定源头的标准大致如:(1)“河源唯远”,依河流长短,水流最长者为正源;(2)依某条源流与下游干流流向一致,形似干流向上的自然延伸者为正源;(3)依水量之多寡,水量大者为正源;(4)依历史习惯,维持人们长期以来的普遍看法而不去轻易变更;(5)依河谷发育期的早晚,河谷形成较早者为正源。几种主张中,赞同“河源唯远”的较多。1992年中央电视台《汉江潮》摄制组翻越秦岭巴山,通过实地踏勘,探得南源玉带河的源头在巴山箭竹岭下,比番冢山的漾水还要向前延伸60公里。以“河源唯远”看,玉带河应为汉江源头。客观地看,汉江由其地理位置决定是一条多源的江河,汉江至少有两个大来源即北岸的秦岭,南岸的大巴山,两组山系间无数条溪流共同汇集,才有今日之汉江。

纵观中华文明发展史,秦岭孕育了黄帝,而大巴山则抚育了炎帝,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汉民族的源头。秦巴山脉以她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汉民族,发源于秦巴山脉的汉江以她甘甜的乳汁养育了汉民族。和黄河一样,汉江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汉江全长1577公里,总落差1964米,年均径流量539亿立方米,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干流横贯陕西南部,经湖北至武汉汇入长江。汉水流域水系呈叶脉状,自上而下的支流主要有褒河、任河、洵河、甲河、堵河、丹江、南河、唐白河。流域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堵河、丹江、唐白河。流域内雨量丰沛,可利用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流域地表水加地下水资源总量达606亿立方米。

汉水一路融汇深山峡谷中的众多支流,奔流在秦岭、大巴山之间,到湖北丹江口时,已是浩浩荡荡、气势宏伟的长江第一大支流了。就在即将冲出秦岭重重山峰的阻挡进入开阔的江汉平原时,汉江在这里又接纳了它最大的一条支流:丹江。

丹江,古称丹水、淅水、粉青江、黑江,因传说尧的长子丹朱死后葬于此地而得名。一说是战国时代长平之战后,秦军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人,史载当时“血流淙淙有声,杨谷之水皆变为丹,至今号为丹水”。

丹江发源于陕西省商州西的凤凰山,在商州、丹凤、商南的深山峡谷中逶迤前行,一路接纳众多细小的水流,水势渐大,成奔腾之势。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的荆紫关附近(商南县汪家店乡月亮湾)进入河南省淅川县境内。

由于两岸山势陡峻,植被茂密,丹江水如同过滤了一般,晶莹清澈,甘甜可口。《煎茶记》称丹江水为“天下名水”。《陕西通志》卷八载:李秀卿排列天下名水二十种,丹江为第十五。丹江两岸悬崖峭壁,山间怪石林立,从山顶到水边,林木参天,植被茂密,一路上山重水复,回环曲绕,山光水色,浑然一体,自然风光极为优美。这一带的云岭峡、太白峡和雁口峡,被称为“丹江小三峡”。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南朝武当,由洛南县出发,经老君峪到龙驹寨乘船起航,游船出龙驹寨后直下丹江。他在《徐霞客游记》中写道:

时浮云已尽,丽日乘空,山岚重叠竞秀,怒流送舟,两岸浓桃艳李,泛光欲舞。出坐船头,不觉仙也!

进入河南省后,丹江又接纳了老灌河和淇河,到湖北省均州(今天的丹江口市)境内汇入汉江,此时的丹江已是波涛滚滚水量丰沛全长443公里的一条大河,为汉江最长一支流。丹江入汉江之处称为丹江口,丹江口距湖北老均县县城数公里。

滚滚汉江冲出丹江口后,脱离了秦岭巴山的束缚,江面陡然开阔,水流也平缓了许多,经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