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三亿救命钱(8)

水源地 作者:林建华


没有这些东西的便将几个小木盆捆成串,有的学校将几个篮球装在一个兜里,有的甚至用大铁锅。为了解决交通问题,有的地方自己动手造船,但没有技术,造出来的船不符合要求,有的不懂水性,驾不住船,结果惨祸不断。

马家民家住六里坪镇马家岗村,丹江口水库的水涨到他们家门口时,他刚刚10岁,正在读小学。他清楚地记得,他们村里有一条叫做官山河的小河穿村而过,河上架有多座小桥。丹江口水库的建成使得这条不足10米宽的小河变成一条百余米宽的大河,一个村子被河水分割成了两半。以前镇里的学校在小河河对岸,自己每天去上学,父母亲过河去种地,现在面对百余米宽的大河,一下子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费尽周折,县里给当地打造了一条小渡船,靠人工来回划。每逢上工、放学,渡口便挤满了人,一条渡船远远不够。由于水面宽,来回时间太长,等的人着急,每当船靠岸便忙着向上挤,小小的船上挤得满满的,船舷都要挨着水面。每当河面风生浪起,小船在宽阔的河中摇摇晃晃,险象环生。马家民回忆道:每次自己去上学,爷爷奶奶都要反复叮嘱,上船时要小心,在船上别乱晃,但还是出事了:

1979年10月,我们放学回家,船上照旧挤满了人,船至河中间,突然刮起一阵大风,河面上波浪起伏,载满人的小船顿时左右乱晃,满船的人乱作一团,船小、浪大、人乱,只听一声惨叫“船翻了”,小船左舷进水,船上的人慌乱闪避,船左右两晃,一下子倾覆了。船上十几个孩子一次淹死8人,我是幸运者。

水源地周边,这样令人心酸的故事太多了:

1974年,淅川县曹湾村移民杜奇林、寇巧凤夫妻二人食物中毒急需送医院抢救,但河水相隔,无船渡河,等到找来船只将二人送往河对岸的马镫镇,因为拖延太久,不治身亡。

1979年9月,盛湾公社单岗大队用旧船载人过河割草积肥,船至河心,风大浪急造成船只倾覆,十几人落水,一次淹死12人。

1979年冬,盛湾公社贾湾大队社员王有亮一家5口人乘小船过河,船翻,3人淹死。

1980年秋,盛湾公社贾湾大队第一生产队组织社员到河对岸抢收晾晒的红薯干,用鱼划子摆渡,船小人多,至河心翻船,17人落水,淹死5人。

1980年冬,丹江口市浪河镇黄土垭孙荣国过河种地,他乘坐轮胎,犁地的耕牛浮水,因为天气冷水温低,耕牛浑身冻僵溺水淹死。

2002年正月初二(2月13日),丹江口市龙口村一家老少10口人乘船过江去拜年,一阵风浪袭来将船打翻,一家10口无一生还。

耕地、住房、道路、就学、就医、吃水、用电、农产品销售等几乎所有生产生活问题困扰着水源地几十万人民群众,与全国其他地区的人民相比,水源地不少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发展迟缓,有的甚至比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要有所下降。移民的生存状况使得当地政府极为忧虑,除了移民自己上访反映情况外,当地政府经过大量调查研究,开始了逐级反映汇报。

二 三亿救命钱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中国政治生活新的序幕,也给丹江口库区移民问题的解决带来曙光。

1979年5月8日,国务院副总理王任重由水利部部长钱正英陪同视察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王任重曾任中南局书记、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复出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来到自己当年主抓的水利工程视察,王任重颇为感慨。听了库区移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汇报,王任重坦承:

建丹江口水库把好地淹了,人民搬迁了,后靠了,有人说现在生活没有修水库前好,这一条不责备哪个同志。这是个方针问题,应该说,这个方针是错误的。把人家房子、地淹了,我们又不负责,钱越少越好,移民费也没有完全到移民手里,这件事以后要搞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